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悲恻(悲惻)
悲痛。梁书·孔休源传:“奄然永逝,倍用悲惻。”新唐书·柳宗元传:“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倣《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三復示言,令人悲惻。” 骆宾基 《乡亲--康天刚》五:“倒不是惭愧,而是因为悲恻,不忍望这双不久就要离开他们的眼睛。”
分類:悲恻悲痛
《漢語大詞典》:哀丽(哀麗)
悲恻绮丽。南史·柳恽传:“﹝ 柳惲 ﹞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申其罔极之心,文甚哀丽。” 明 陈子龙 《善哉行》之二:“吐音哀丽,激发中肠。”
分類:悲恻绮丽
《国语辞典》:怛吒  拼音:dá zhà
惊痛悲恻。汉。蔡琰〈悲愤诗〉:「茕茕对孤景,怛吒糜肝肺。」
分类:悲恻蔡琰
《國語辭典》:无服之丧(無服之喪)  拼音:wú fú zhī sāng
对没有丧服关系的人所表示的悲恻与同情。比喻关心他人疾苦,不限于亲友故旧。《礼记。孔子閒居》:「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唐。孔颖达。正义:「人君见民有死丧,则匍匐往赒敬之,民皆仿效之,此非有衰绖之服,故云无服之丧也。」
《国语辞典》:不好受  拼音:bù hǎo shòu
1.身体不舒服。如:「他昨天著了凉,今天躺了一下午,全身发热,很不好受。」也作「不好过」。
2.感伤悲恻。如:「他最近由于家中遭逢变故,心中很不好受,因此在言语上冲撞了您,请不要见怪。」也作「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