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8,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感伤
魂断
悽然
怆然
悽怆
哀歌
哀音
悲辛
伤别
变色
辛酸
哀毁
哀号
凄恻
暗伤
《國語辭典》:感伤(感傷)  拼音:gǎn shāng
1.因有所感触而心伤。《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红楼梦》第三三回:「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
2.感染疾病。汉。王充《论衡。气寿》:「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漢語大詞典》:魂断(魂斷)
(1).犹断魂。形容极其悲伤或激动。 唐 黄滔 《旅怀》诗:“雪貌潜凋雪髮生,故园魂断弟兼兄。”《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香綃罗幌堪魂断,唯闻蟋蟀吟相伴。” 明 高启 《惜花叹》:“流水残香一夜空,黄鸝魂断无言语。”
(2).指死。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异哉先生,人既云亡,哭胡为者?曾谓 雪姑 有负於先生耶?试问鬻花郎,吾家女公子为谁魂断也?”
《国语辞典》:悽然  拼音:qī rán
悲伤的样子。唐。高适〈除夜作〉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悽然?」《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读了又读,读过几遍,不觉悽然泪下。」
分类:悲伤除夕
《國語辭典》:怆然(愴然)  拼音:chuàng rán
悲伤哀痛的样子。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国语辞典》:悽怆(悽怆)  拼音:qī chuàng
悽凉悲伤。三国魏。曹植〈情〉诗:「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明。陆采《怀香记》第四出:「今得聚萍踪梗迹,顿消悽怆。」也作「凄怆」。
《國語辭典》:哀歌  拼音:āi gē
1.因哀伤而歌。《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六》:「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2.一种西洋诗歌的类型。多歌咏沉痛、悲哀的忧愁情思。
分類:悲伤歌唱
《國語辭典》:哀音  拼音:āi yīn
悲凉哀伤的音调。《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唐。元稹《莺莺传》:「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
分類:悲伤
《國語辭典》:悲辛  拼音:bēi xīn
悲苦辛酸。南朝宋。鲍照野鹅赋〉:「舍水泽之驩逸,对钟鼓之悲辛。」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分類:悲伤辛酸
《漢語大詞典》:伤别(傷别)
因离别而悲伤。 唐 李白 《忆秦娥》词:“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 伤别。” 郑振铎 《海燕·离别》:“在强装的笑容间,我看出万难遮盖的伤别的阴影。”
《國語辭典》:变色(變色)  拼音:biàn sè
1.因恐惧或愤怒而面色失常。《左传。僖公三年》:「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见众人有些变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边,抬出一个缎箱来。」也作「变颜」。
2.物的颜色改变。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國語辭典》:辛酸  拼音:xīn suān
悲伤痛苦。如:「满怀辛酸」。《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也作「辛楚」。
《漢語大詞典》:哀毁
谓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后常作居丧尽礼之辞。后汉书·韦彪传:“ 彪 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寑。”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丁内忧,哀毁逾礼,士大夫莫不感伤。” 宋 秦观 《葛宣德墓铭》:“五岁遭夫人忧,哀毁如成人。”《天雨花》第十四回:“ 光宗 之病,本因哀毁先帝。”
《國語辭典》:哀号(哀號)  拼音:āi háo
悲痛号哭。《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高级汉语词典》:凄恻
哀伤
分类:凄恻
《國語辭典》:暗伤(暗傷)  拼音:àn shāng
1.暗自伤心。唐。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诗:「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2.由跌、碰、捶、击等导致内脏、气、血、经络的损伤。
3.物体上没有显现出的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