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悦(不悦)  拼音:bù yuè
不喜欢、不高兴。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梁王不悦,游于兔园。」《红楼梦》第三五回:「那玉钏儿先虽不悦,只管见宝玉一些性子没有,凭他怎么丧谤,还是温存和气,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脸上方有三分喜色。」
《國語辭典》:怡悦(怡悅)  拼音:yí yuè
愉快、喜悦。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儒林外史》第一○回:「鲁编修见瓶花垆儿,位置得宜,不觉怡悦。」也作「夷悦」。
《國語辭典》:禅悦(禪悅)  拼音:chán yuè
禅定后产生的愉悦感觉。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非服名香,但资禅悦。」
《韵府拾遗 屑韵》:胥悦
吴仲舒南风之薰赋言而履之万国称庆动而法之千寮胥悦薛士隆唐风赋审舆情之胥悦王揆日而于行
《國語辭典》:悦服(悅服)  拼音:yuè fú
喜悦而敬服。《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终日仰叹,怡怿而悦服。」《明史。卷一三六。陶安传》:「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也作「悦伏」。
《国语辞典》:大悦(大悦)  拼音:dà yuè
非常高兴、欢喜。《三国演义》第一○回:「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
分类:高兴欢喜
《漢語大詞典》:感悦
亦作“感说”。 感动喜悦。《韩诗外传》卷一:“ 宋 人闻之,儼然感説,而 晋国 日昌。”后汉书·虞延传:“有囚於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 延 率掾,殯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之爱才宥过,闻之者莫不感悦。”《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 景公 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
分類:感动喜悦
《國語辭典》:欢悦(歡悅)  拼音:huān yuè
喜悦。《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袭自知恩结于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彊备守,吏民欢悦。」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听说罢我心内欢悦,便是你享富贵合是遇英杰。」
《國語辭典》:悦豫(悅豫)  拼音:yuè yù
欢悦。《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恩泽下畅,黎庶悦豫。」《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
分類:喜悦愉快
《國語辭典》:悦目(悅目)  拼音:yuè mù
愉悦眼目,使人感到欢喜。如:「赏心悦目」。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唐语林。卷三。识鉴》:「图画尚可悦目,何况亲观。」
《漢語大詞典》:相悦
见“ 相説 ”。
分類:相悦
《漢語大詞典》:相说(相説)
亦作“相悦”。 彼此和睦、亲爱。《穀梁传·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説,士卒何罪?”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説,则反唇而相稽。” 颜师古 注:“説音悦。”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贤,犹不相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二妇云:‘少年初不相识,亦未相悦。’”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
亦作“相悦”。 佛教语。谓脱离自性、本体而说法。《坛经·顿渐品》:“吾所説法,不离自性。离体説法,名为相説,自性常迷。”
《國語辭典》:悦心(悅心)  拼音:yuè xīn
使心情快慰、愉悦。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也称为「悦情」。
《國語辭典》:容悦(容悅)  拼音:róng yuè
曲意逢迎以取媚于人。《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是非不谏,则容悦也。」唐。韩愈〈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公启〉:「以为事大君子当以道,不宜苟且求容悦。」
《國語辭典》:悦怿(悅懌)  拼音:yuè yì
喜悦、愉快。汉。王充《论衡。验符》:「皇帝悦怿,赐钱衣食。」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怿。」
《國語辭典》:悦人(悅人)  拼音:yuè rén
1.取悦他人。《旧唐书。卷一五八。列传。韦贯之》:「性沉厚寡言,与人交,终岁无款曲,未曾伪词以悦人。」
2.令人愉悦舒畅。如:「贝多芬虽然晚年失聪,但一辈子却创作了许多悦人的乐曲。」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徽调戏》:「是调聆音易解,高朗悦人,都人嗜者日多。」
分類: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