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柏悦(柏悦)
陆机叹逝赋见蕙叹下翔王起弹冠赋同松茂而柏悦将龙 而凤举
《漢語大詞典》:媚悦
讨好;取悦。 宋 苏轼 《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今宾客游于门墻者,多佞辞卑色以媚悦为事,鲜有致忠爱之言者。” 清 刘开 《知己说》:“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迎合大众,媚悦大众。”
分類:讨好取悦
《国语辞典》:荀悦(荀悦)  拼音:xún yuè
人名。(西元148~209)字仲豫,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县)人,为汉朝政论家、史学家。献帝时,因汉书繁重难读,故命他用编年体改写,荀悦乃依《左传》体裁,撰成《汉纪》三十篇。又著《申鉴》五篇,充分表达他的政治思想。
《骈字类编》:悦礼(悦礼)
庄子见悦明下
《韵府拾遗 屑韵》:神悦
张耒暑雨赋付六凿于浑沌独天游而神悦
《漢語大詞典》:悦情
欢乐之情;心情怡悦。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理积则神无忤往,事感则悦情斯来。”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嵇宝钧聂松》:“赋彩鲜丽,观者悦情。”
《漢語大詞典》:庆悦(慶悦)
欢庆喜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得六神通,具八解脱,闻佛悬记,心自庆悦,便来至此。”资治通鉴·唐则天后永昌元年:“百僚庆悦,皆贺神明。”
分類:欢庆喜悦
《漢語大詞典》:悦口
适口,可口。语本孟子·告子上:“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虽曰信手杂録,而举一事寓一理,使读者忘倦,如芻豢之悦口,斯不为徒言矣。”
分類:适口可口
《漢語大詞典》:悦使
乐于效劳。《隋书·炀帝纪下》:“虽復素饱之众,情在忘私,悦使之人,宜从其厚。” 唐 刘禹锡 《代谢贷钱物》:“糗粮既备,永无半菽之虞;襦袴足颁,远超挟纊之感;是为悦使,咸愿先登。”
分類:效劳
《國語辭典》:悦色(悅色)  拼音:yuè sè
怡悦的神色。如:「和颜悦色」。汉。枚乘〈七发〉:「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他总是悦色和容,有说有笑。」
《漢語大詞典》:悦康
安乐。 三国 魏 曹丕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晋 傅玄 《晋鼓吹曲·金灵运》:“奠樽俎,实玉觴。神歆饗,咸悦康。”
分類:安乐
《漢語大詞典》:谀悦(諛悦)
谄媚讨好。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朕冀闻己过,公乃妄相諛悦。”辽史·逆臣传中·萧革:“﹝ 萧革 ﹞游近习间,以諛悦相比昵,为流辈所称,由是名达於上。”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献帝三十:“夫人之情,不耽逸豫,天下无不可进之善;不喜諛悦,天下无不可纳之忠。”
分類:谄媚讨好
《漢語大詞典》:苟悦
苟且取悦。 唐 李德裕 《黄幡绰》:“既陷在贼中,寧不苟悦其心,以脱一时之命?” 明 高启 《跋吕忠肃与魏太常唱和诗后》:“公於 忠肃 则期之重而无苟悦干名之辞; 忠肃 於公则知之深而有乐天感时之意。”
分類:苟且取悦
《漢語大詞典》:慕悦
谓仰慕相悦。南史·徐勉传:“时 琅邪 王融 一时才儁,特相慕悦,尝请交焉。”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洋洋乎得志于一时,鄙夫小人之所欣艷慕悦而以为荣也。” 叶圣陶 《隔膜·萌芽》:“他们互相了解,互相慕悦,互相为爱的宗教的教主。”
分類:仰慕相悦
《國語辭典》:忻悦(忻悅)  拼音:xīn yuè
欢喜、高兴。如:「听说董事长荣获名誉博士学位,全体员工都非常忻悦。」《封神演义》第五六回:「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实是弃暗投明,从顺弃逆,天下无不忻悦。」
分類: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