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愉悦
取悦
慰悦
悦可
悦己
悦喜
柏悦
媚悦
荀悦
悦礼
神悦
悦情
庆悦
悦口
悦使
《國語辭典》:愉悦(愉悅)  拼音:yú yuè
快乐、喜悦。《文选。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唐。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诗:「宪卿文昌归,愉悦来晤语。」也作「愉乐」。
《國語辭典》:取悦(取悅)  拼音:qǔ yuè
讨好。宋。欧阳修〈夏日学书说〉:「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
《漢語大詞典》:慰悦
(1).安抚而使之悦服。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接抚初附,慰悦远近。”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明年,加检校常侍,廉问湖外,理 潭 如 商 ,罔不慰悦。”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五年:“臣以六镇遐僻,密邇寇戎,欲以慰悦彼心,岂敢导之为乱。”
(2).犹安慰。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你我互相鼓励,互相慰悦。”
(3).快慰。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去冬之 长安 ,见 唐愚士 ,为之欣喜;又於 愚士 舍见足下文章,益觉胸中慰悦。” 王统照 《山道之侧》:“ 鸣琴峡 的水流声是令人慰悦与想念的,可是刹那中便过去了。”
《漢語大詞典》:悦可
喜悦认可,赞许。新唐书·柳宗元传:“饰智求仕者,更詈僕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悦可,自以速援引之路。” 宋 苏轼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当时苟悦可,慎勿笑杕杜。”
《骈字类编》:悦己(悦己)
汉书司马迁传女为悦己者容悦郤正释讥虞帝以面从为戒孔圣以己 为尤
《漢語大詞典》:悦喜
喜悦。墨子·非儒下:“富人有丧,乃大悦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礼高年,平刑狱,天下悦喜。”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邦人士女,易其听观,莫不悦喜。” 戴沛霖 《向往》:“ 小莲 被这消息惊呆了,她悦喜的脸突然变得呆滞了。”
分類:喜悦
《骈字类编》:柏悦(柏悦)
陆机叹逝赋见蕙叹下翔王起弹冠赋同松茂而柏悦将龙 而凤举
《漢語大詞典》:媚悦
讨好;取悦。 宋 苏轼 《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今宾客游于门墻者,多佞辞卑色以媚悦为事,鲜有致忠爱之言者。” 清 刘开 《知己说》:“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迎合大众,媚悦大众。”
分類:讨好取悦
《国语辞典》:荀悦(荀悦)  拼音:xún yuè
人名。(西元148~209)字仲豫,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县)人,为汉朝政论家、史学家。献帝时,因汉书繁重难读,故命他用编年体改写,荀悦乃依《左传》体裁,撰成《汉纪》三十篇。又著《申鉴》五篇,充分表达他的政治思想。
《骈字类编》:悦礼(悦礼)
庄子见悦明下
《韵府拾遗 屑韵》:神悦
张耒暑雨赋付六凿于浑沌独天游而神悦
《漢語大詞典》:悦情
欢乐之情;心情怡悦。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理积则神无忤往,事感则悦情斯来。”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嵇宝钧聂松》:“赋彩鲜丽,观者悦情。”
《漢語大詞典》:庆悦(慶悦)
欢庆喜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得六神通,具八解脱,闻佛悬记,心自庆悦,便来至此。”资治通鉴·唐则天后永昌元年:“百僚庆悦,皆贺神明。”
分類:欢庆喜悦
《漢語大詞典》:悦口
适口,可口。语本孟子·告子上:“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虽曰信手杂録,而举一事寓一理,使读者忘倦,如芻豢之悦口,斯不为徒言矣。”
分類:适口可口
《漢語大詞典》:悦使
乐于效劳。《隋书·炀帝纪下》:“虽復素饱之众,情在忘私,悦使之人,宜从其厚。” 唐 刘禹锡 《代谢贷钱物》:“糗粮既备,永无半菽之虞;襦袴足颁,远超挟纊之感;是为悦使,咸愿先登。”
分類: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