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恸哭(慟哭)  拼音:tòng kū
非常哀伤的大哭。唐。李白〈古风〉五九首之五四:「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杜少卿又在柩前恸哭了一场,方才回来。」也作「痛哭」。
分類:痛哭
《骈字类编》:一恸(一恸)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晨兴因报问龟儿 黄昏一恸后,夜半十起时。
唐 罗隐 重过三衢哭孙员外 一恸旁人莫相笑,知音衰尽路行难。
《漢語大詞典》:号恸(號慟)
号哭哀痛。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翩翩孤嗣,号慟崩摧,发軫北 魏 ,远迄南 淮 。经歷山河,泣涕如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秦 既死,葬于 建康 。有 蜀 人 史叔夜 者,怀鸡絮,号慟墓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睞 大号慟,絶而后甦。”
分類:号哭哀痛
《漢語大詞典》:长恸(長慟)
极度悲痛;大哭。 唐 白居易 《与刘禹锡书》:“前月廿六日 崔 家送终事毕,执紼之时,长慟而已!” 唐 白行简 《李娃传》:“ 娃 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於西厢。失声长慟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
分類:悲痛大哭
《國語辭典》:哀恸(哀慟)  拼音:āi tòng
哀伤悲痛。《后汉书。卷二○。祭遵传》:「遵丧至河南县,诏遗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梁书。卷四七。孝行传。滕昙恭传》:「每至忌日,思慕不自堪,昼夜哀恸。」
《國語辭典》:悲恸(悲慟)  拼音:bēi tòng
悲伤哀恸。《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海恭王彊》:「天子览书悲恸,从太后出幸津门亭发哀。」《红楼梦》第六七回:「尤三姐自尽之后,尤老娘和二姐儿、贾珍、贾琏等俱不胜悲恸。」
《國語辭典》:恸绝(慟絕)  拼音:tòng jué
哀痛至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馀亦卒。」
《国语辞典》:大恸(大恸)  拼音:dà tòng
因过度悲伤而哭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那女子把别后事情,及下汴寻生,盘缠尽了,失身为娼始末根缘,说了一遍,不觉大恸。」
《漢語大詞典》:感恸(感慟)
感伤哀痛。 汉 刘向 列女传·卫姑定姜:“ 定姜 归其妇,目送之於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慟。”后汉书·王允传:“天子感慟,百姓丧气,莫敢收 允 尸者。”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作诗相楚挽,感慟泪再滴。”
《骈字类编》:增恸(增恸)
潘岳杨仲武诔遗形莫绍增恸余怀
《漢語大詞典》:流恸(流慟)
悲痛地大哭。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流慟嗟何及,衔寃有是夫。”
《漢語大詞典》:震恸(震慟)
震惊悲痛。 黄中黄 《〈沈荩〉序》:“ 沈藎 之杖死于 宛平 也,余在狱震慟。”
分類:震惊悲痛
《漢語大詞典》:恸泣(慟泣)
悲痛哭泣。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欢 早孤,每读至‘哀哀父母’,輒执书慟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復讲。”
《漢語大詞典》:伤恸(傷慟)
极度悲伤。北齐书·儒林传·权会:“有一子,字 子袭 ,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慟, 会 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章靳以 《去路》二:“可怜的妻,更是伤恸地哭着,象疯狂了一样。”
分類:悲伤
《漢語大詞典》:惊恸(驚慟)
震惊悲痛。 汉 邯郸淳 《曹娥碑》:“万餘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慟国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俘至 济南 ,闻父被俘,惊慟而卒。”
分類:震惊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