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2,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伏读
鞠躬
回避
侧耳
温恭
伛偻
垂手
寅畏
起敬
人爱
洞然
肃穆
唯唯
爱敬
交臂
《國語辭典》:伏读(伏讀)  拼音:fú dú
1.拜读。表示恭敬地阅读。《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偶得古兵书,伏读经书,自谓可将十万。」《歧路灯》第九三回:「伏读高皇帝刊碑于国子监之门曰:『宋讷为祭酒,教的秀才,后来做官,好生的中用。』」
2.古代凡下级属员接奉上级来函,表示拜读的用语。《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伏读:凡督抚接奉上谕有交办事件,后来覆奏摺内必叙云:臣伏读上谕云云。」
《國語辭典》:鞠躬  拼音:jú gōng
弯腰行礼。《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赤心到殿下,金甲人喝令拜。赤心鞠躬跪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张果道:『不可!不可!弟子当侍立。』小道士遵师言,鞠躬傍站。」
《國語辭典》:鞠躬尽瘁(鞠躬盡瘁)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
鞠躬,弯身以示敬慎。尽瘁,竭尽辛劳。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尽力于国事。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六出:「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侧耳(側耳)  拼音:cè ěr
倾著耳朵听。形容专注。《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我向这屏墙边侧耳偷睛觑,谁曾见这官府!」
《漢語大詞典》:温恭
温和恭敬。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 疏:“温和之色,恭逊之容。”《诗·商颂·那》:“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北史·王杰王勇等传论:“夫文士怀温恭之操,其弊也懦弱;武夫禀刚烈之资,其弊也敢悍。”《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勾践 内怀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
分類:温和恭敬
《國語辭典》:伛偻(傴僂)  拼音:yǔ lóu
1.背脊弯曲的病。《淮南子。精神》:「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
2.恭敬从命的样子。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上自方面,皆伛偻入,起拜如朝仪。」
《國語辭典》:垂手  拼音:chuí shǒu
1.双手下垂,表示敬意。《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孙公子们来,他却不敢和他起坐,只许垂手相见。」《红楼梦》第五四回:「于是除邢王二夫人,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侍。」
2.古乐舞。舞者舞而垂其手。《乐府诗集。卷七六。杂曲歌辞十六。南朝梁。吴均。大垂手》:「垂手忽迢迢,飞燕掌中娇。」唐。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诗一○首之六:「黄昏小垂手,与我驻浮云。」
《國語辭典》:寅畏  拼音:yín wèi
敬畏。《书经。无逸》:「严恭寅畏,天命自度。」唐。白居易〈画大罗天尊赞〉:「皇帝孝敬寅畏,忧勤劳谦。」
《國語辭典》:起敬  拼音:qǐ jìng
心生敬意。宋。朱熹 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听了赵翰林的话,知道他是个有才学的,不觉肃然起敬。」
《分类字锦》:人爱(人爱)
见上注
分类:人爱恭敬
《國語辭典》:洞然  拼音:dòng rán
1.空空洞洞的样子。唐。皇甫枚《王知古》:「食顷,而震方洞然,心思稍安。」
2.明白清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敢此上问,不知李某罪起于何处?愿得副大使明白数他的过误,使某心下洞然。」
《國語辭典》:肃穆(肅穆)  拼音:sù mù
1.严肃庄重。如:「祖母的告别式极其肃穆哀荣。」也作「肃睦」。
2.肃静和缓。《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沙场夷敞,清风肃穆,是京台之乐也。」也作「肃睦」。
《國語辭典》:唯唯  拼音:wěi wěi
恭敬应诺之词。《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言之。』仆对曰:『唯唯。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馀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明日,衣冠者召之去,曰:『今日可见矣。』州佐唯唯。」
《國語辭典》:唯唯否否  拼音:wěi wěi fǒu fǒu
1.应对之词。《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唯唯,否否,不然。」
2.虚与应付的态度,只应声而不作主张。
分類:裴骃
《漢語大詞典》:爱敬(愛敬)
(1).亲爱恭敬。孝经·天下:“爱敬尽於事亲,而德教加於百姓。” 唐 元稹 《唐故京兆府周至县尉元君墓志铭》:“奉兄恭恭然,若童子之爱敬。”
(2).指亲爱恭敬之心。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养老以深其爱敬,乡射以正其容止。”
(3).喜爱敬重。后汉书·耿纯传:“ 纯 到国,弔死问病,民爱敬之。”《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玄德 又将金帛散给侍婢,以买其心,先教 孙乾 回 荆州 报喜。自此连日饮酒,国太十分爱敬。” 郭沫若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统一九州,抗衡两霸, 中 外人爱敬。”
《國語辭典》:交臂  拼音:jiāo bì
1.拱手。多表示恭敬、降服。《战国策。魏策二》:「魏不能支,交臂而听楚。」《南齐书。卷三八。萧赤斧传》:「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2.旧时罪犯双手被交叉绑在背后,称为「交臂」。《庄子。天地》:「睆睆然在缠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守相有罪,车驰诣阙,交臂就死。」
3.胳臂靠著胳臂。表示亲近、接近。《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乃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宋。苏轼〈夜值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居。」
4.比喻知心的朋友。南朝宋。谢灵运〈感时赋〉:「相物类以迨已,闵交臂之匪赊。」唐。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自解携襟袖,一十五年,交臂存亡,略无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