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殊恩
(1).特别的恩宠。常指帝王的恩宠。《后汉书·杜诗传》:“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他那随时随事教诲你,无论文字的紕繆,处世的机宜,知无不言,这一层倒是可遇不可求的殊恩,不可不报的。”
(2).指蒙受特殊的恩宠。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自赞善大夫以下,文武官即未殊恩,鲜闻致政。”
《國語辭典》:光荣(光榮)  拼音:guāng róng
1.光采、荣誉。《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孔僖传》:「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唐。皎然 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诗:「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
2.光耀荣显。汉。刘向《古列女传。卷六。辩通。齐宿瘤女》:「王召与语,谏辞甚明,卒升后位,名声光荣。」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汝子孙不能光荣先祖,何得罪神仙,乃累亲如此!」
3.光芒。三国魏。阮侃答嵇康〉诗二首之一:「隋珠岂不曜,雕莹启光荣。」
4.恩宠。《隋书。卷七○。李密传》:「富贵累世,至妻公主,光荣隆显,举朝莫二。」唐。刘禹锡〈州刺史谢上表〉:「特降新恩,移臣善郡,光荣广被,母子再生。」
《國語辭典》:天眷  拼音:tiān juàn
1.上天的眷顾。北魏。温子升〈舜庙碑〉:「天眷功高,民归德盛。」唐。许敬宗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诗:「旭日临重壁,天眷极中京。」
2.天子对臣下的恩宠。《晋书。卷七三。列传。庾亮》:「非天眷之隆,将何以至此!」清。洪升《长生殿》第七出:「遂蒙天眷,勉尔承恩。圣意虽浓,人言可畏。」
《國語辭典》:荣宠(榮寵)  拼音:róng chǒng
极度的恩宠。《后汉书。卷一五。李通传》:「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朝廷宜外示荣宠,召还京师。」
《漢語大詞典》:恩灵(恩靈)
犹恩宠。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余菲薄以固陋,受恩灵而不訾。”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安成王祭孤石庙胙肉启》:“恩灵所降,信次委积。”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孤过荷恩灵,预奉帷幄。”
分類:恩宠
《漢語大詞典》:周泽(周澤)
恩宠。韩非子·说难:“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説行而有功则德忘。”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引此文, 司马贞 索隐:“谓人臣事上,其道未合,至周之恩未霑渥於下,而輒吐诚极言,其説有功则其德亦亡。”
分類:恩宠
《高级汉语词典》:幸恩
企望得到恩宠
《漢語大詞典》:圣恩(聖恩)
(1).帝王的恩宠。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诚以天网不可重罹,圣恩难可再恃。”后汉书·明帝纪:“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 唐 王昌龄 《驾幸河东》诗:“开 唐 天业盛,入 沛 圣恩浓。” 元 关汉卿 《谢天香》楔子:“今谢圣恩,加老夫 开封 府尹之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纪事诗》:“防闲有策凭谁尽,调遣无才负圣恩。”
(2).用于神佛之类。《西游记》第五八回:“那 观音 在旁听説,即合掌谢了圣恩,领 悟空 輒驾云而去。”
《國語辭典》:宠光(寵光)  拼音:chǒng guāng
特殊的荣宠。《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
《漢語大詞典》:恩荣(恩榮)
谓受皇帝恩宠的荣耀。 南朝 宋 谢灵运 《命学士讲书》诗:“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官至抚臺,恩荣极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负朝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叙仕宦,述恩荣,详列子女生卒,而无一字言及其居官。”
《國語辭典》:龙光(龍光)  拼音:lóng guāng
宝剑的光芒。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國語辭典》:恩私  拼音:ēn sī
1.所宠信的人。《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于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
2.宠爱、恩惠。唐。杜甫北征〉诗:「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某暂时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岂敢有负恩私!」
《漢語大詞典》:宠灵(寵靈)
恩宠光耀;使得到恩宠福泽。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 楚国 ,以信 蜀 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 孔颖达 疏:“言开其恩宠赐以威灵以及 楚国 。”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辞阙表》:“臣过承宠灵,閔默假日,徒抱皇慈,无充横草。” 宋 王安石 《贺致政文太师启》:“ 萧何 汉 之宗臣, 方叔 周 之元老,宠灵莫二。” 明 唐顺之 《与严介溪相公书》:“ 顺之 此行,荷国宠灵,并承门下指教,深惧不能称任。” 清 龚自珍 《尊史三》:“要知古之人所以宠灵史氏,镇抚王室,以增天府之重,则可知也。”
《漢語大詞典》:露冕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漢語大詞典》:三接
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