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幻视(幻視)  拼音:huàn shì
一种幻觉作用。视觉上看到眼前不存在的事物。如:「人在精神恍惚时,容易产生幻视作用。」
《國語辭典》:幻觉(幻覺)  拼音:huàn jué
在缺乏适当外在刺激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知觉经验。即以想像的知觉代替事实的知觉经验。常是无中生有,是一种知觉反常现象。
《漢語大詞典》:雄诡(雄詭)
雄伟怪异。 唐 张九龄 《狮子赞》序:“其天骨雄诡,才力杰异。” 清 屈大均 《洗象行》:“花牙润洁体雄诡,横行鬱若丘山徙。”
分類:雄伟怪异
《漢語大詞典》:物妖
(1).怪异现象。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 长安 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视首饰鞾服之制,不与向同,得非物妖乎?”
(2).妖物。 唐 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十:“主人烦惑罢擒取,许占神林为物妖。”
分類:怪异妖物
《漢語大詞典》:怪诬(怪誣)
怪异虚妄。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眉 郡治有古灶,在厅事后,太守不敢居,扃钥奉祠之。又闻军资库有一水瓮满贮石子,每月朔亦祠之,仍增水石各一器,不知其几年,而至今不满。官府怪诬之事,未有如 眉 之灶、瓮者。” 金 王若虚 《焚驴志》:“岁己未, 河 朔大旱,远邇焦然无主,赖 镇阳 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説兴。”
分類:怪异虚妄
《國語辭典》:谲辞(譎辭)  拼音:jué cí
谲诈之词,指讽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
《漢語大詞典》:妖变(妖變)
(1).指反常、怪异的现象或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感虚:“此言文章兴而乱渐见,故其妖变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后汉书·陈忠传》:“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隋书·高祖纪下:“以平 陈 所得古器多为妖变,悉命毁之。”
(2).灾异和变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邓子龙香木:“虽云运数前定,何物枯枿,能预示妖变乃尔。”
《漢語大詞典》:谐怪(諧怪)
诙谐怪异。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论:“是故鳩之决起,鷃之腾跃,鯤鹏之搏击, 列子 之御风,虽大小精粗,絶不伦等,率皆於假物乎言道,非徒设谐怪以骋辨博而已也。”
分類:诙谐怪异
《漢語大詞典》:妖玩
(1).指美女。《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王逸 注:“妖玩,好女也。”
(2).怪异的玩好。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后常欲琢毁坏之,乃诫 先主 曰:‘昔 子罕 不以玉为寳,春秋美之;今 吴 魏 未灭,安以妖玩经怀?’”
《国语辞典》:怪声(怪声)  拼音:guài shēng
怪异的声音。如:「半夜里,窗外传来一阵怪声,令人毛骨悚然。」
分类:怪异声音
《国语辞典》:怪头(怪头)  拼音:guài tóu
1.思想怪异,不同于一般人。如:「怪头怪脑」。
2.责备、责怪。《野叟曝言》第一六回:「白作掉了好盆口,还招他们怪头哩!」
《漢語大詞典》:鄙异(鄙異)
谓品性粗野怪异。 唐 元稹 《唐故京兆府盩厔县尉元君墓志铭》:“寮友之悍诞鄙异者,游於君则必怡然,无自疑於我矣。”
《漢語大詞典》:恢怪
荒诞怪异。 唐 柳宗元 《梦归赋》:“ 蒙庄 之恢怪兮,寓大鹏之远去。”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至则果睹一物,形质恢怪,蓬头黄衣,交臂束膝,负柱而坐。”参见“ 恢恑憰怪 ”。
《漢語大詞典》:恢恑谲怪
谓离奇怪异。庄子·齐物论:“恢恑憰怪,道通为一。”亦作“ 恢诡譎怪 ”。宋史·徽宗纪三:“詔天下监司、郡守搜访巖谷之士,虽恢诡譎怪自晦者,悉以名闻。” 清 钱谦益 《书瞿有仲诗卷》:“凡天地之内恢诡譎怪,身世之间交互纬繣,千容万状,皆用以资为状,夫然后谓之有诗。”亦省作“ 恢譎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庄子解:“ 庄子 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 明 高儒 百川书志·传奇:“《传奇》三卷, 唐 裴鉶 撰, 高駢 客也,皆神仙恢譎事。” 章炳麟 《訄书·学隐》:“故教之 汉 学,絶其恢譎异谋。”
《漢語大詞典》:怪谬(怪謬)
怪异荒谬。 清 林则徐 《会谕澳门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此后,凡有批諭,不收不看,飭令洋商通事传諭,则竟掩耳走避,实属怪谬异常。” 严复 《原强》:“当日之怪谬,苟记载其事而传之,将皆为千载笑端。”
分類:怪异荒谬
《漢語大詞典》:青眚
古代五行家指由青色之物所产生的能预兆灾祸发生的怪异现象。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时则有青眚青祥。唯金沴木。”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内曰眚,外曰祥。”新唐书·五行志一:“ 大和 九年 郑注 篋中药化为蝇数万飞去, 注 始以药术进,化为蝇者,败死之象,近青眚也。”清史稿·灾异志三:“ 康熙 十七年六月十二日, 平湖 青眚见。”
《漢語大詞典》:崛诡(崛詭)
亦作“崫诡”。 奇特,怪异。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物崛诡,奇於八方。”文选·左思〈吴都赋〉:“倜儻之极异,崛诡之殊事。” 李周翰 注:“崫诡,奇异也。”崫,一本作“ 誳 ”。
分類:奇特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