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丝恩发怨(絲恩髮怨)  拼音:sī ēn fǎ yuàn
比喻很细微的恩怨。《资治通鉴。卷二四五。唐纪六十一。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分類:微细恩怨
《国语辞典》:死而无怨(死而无怨)  拼音:sǐ ér wú yuàn
即使死了也不怨恨后悔。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与皇家,出气力,使杀我也死而无怨。」《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也作「死而不悔」、「死而无悔」。
《漢語大詞典》:讼怨(訟怨)
争吵、怨恨。 宋 晁补之 《书陈唐父绵州守遗爱事后》:“夫 子产 古之遗爱,亦可谓善人者非耶?而用其民一年,不惟未信而已也,至相与讼怨而蘄杀之;三年而后,怨者化而怀,仇者慕而如父母然。”
分類:争吵怨恨
《國語辭典》:天怒人怨  拼音:tiān nù rén yuàn
上天愤怒,人民怨恨。形容祸害深广,作恶多端,而爆发的积忿。《明史。卷一八三。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國語辭典》:睚眦之怨(睚眥之怨)  拼音:yá zì zhī yuàn
怒目而视的怨恨。引申为极小的怨恨。《旧唐书。卷五六。李子通传》:「性好施惠,家无蓄积,睚眦之怨必报。」《三国演义》第六五回:「法正为蜀郡太守,凡平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也作「睚眦之隙」、「睚眦之嫌」、「睚眦之私」。
分類:极小怨恨
《國語辭典》:以德报怨(以德報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
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北史。卷七○。韩褒传》:「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分类字锦》:喜怒怨爱(喜怒怨爱)
魏武帝与孔融书喜怒怨爱祸福所因可不慎与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校怨
计较怨仇。谓有怨仇必定报复。新唐书·李巽传:“ 巽 为人忌刻校怨,在 江西 ,有所憎恨輒杀之。”
《国语辞典》:民怨盈涂(民怨盈涂)  拼音:mín yuàn yíng tú
满路都可听到民怨,形容人民怨恨到达极点。《宋书。卷七四。列传。臧质》:「败道伤俗,悖乱人神,民怨盈涂,国谤弥岁。」
《国语辞典》:神怒鬼怨  拼音:shén nù guǐ yuàn
形容罪大恶极,鬼神都为之愤怒。《封神演义》第二七回:「皇后谏陛下造此惨刑,神怒鬼怨,屈魂无申。」
《国语辞典》:神怒民怨  拼音:shén nù mín yuàn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为非作歹,罪大恶极,引起众怒。《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神怒民怨,君不久矣!侈心之兴,实起于楚。」也作「神怒民痛」、「神怒人怨」。
《国语辞典》:人怨神怒  拼音:rén yuàn shén nù
形容民怨沸腾,人神共愤。《晋书。卷七八。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陨,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唐。辛替否〈谏造金仙玉真雨观疏〉:「夺百姓之食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水旱不调。」
分类:容民
《国语辞典》:构怨连兵(构怨连兵)  拼音:gòu yuàn lián bīng
因结怨而交战。《周书。卷三九。杜杲传》:「比为疆埸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
分类:结怨交战
《国语辞典》:旷夫怨女(旷夫怨女)  拼音:kuàng fū yuàn nǚ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指已达婚龄而尚未婚嫁的男女。《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饿虎逢羊,苍蝇见血,那有工夫问名叙礼?」
《国语辞典》:狂魂怨鬼  拼音:kuáng hún yuàn guǐ
因冤死而含怨作祟的鬼魂。《三国演义》第九一回:「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马岱引蜀兵千馀,皆死于水中;更兼杀死南人,尽弃此处,狂魂怨鬼,不能解释,以致如此。吾今晚当亲自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