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26
词典
2
分类词汇
324
共324,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幽恨
恩怨
怨咨
怨嗟
恶声
睚眦
民怨
芥蒂
有隙
愁怨
无愠
怨怒
愤悱
嗟怨
怨离
《漢語大詞典》:
幽恨
深藏于心中的怨恨。 唐
元稹
《楚歌》
之十:“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清
龚自珍
《漫感》
诗:“絶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郭沫若
《瓶》
诗第一首:“一日的梦游,幻成了终天的幽恨。”
分類:
深藏
心中
怨恨
一首
《國語辭典》:
恩怨
拼音:
ēn yuàn
恩惠与仇怨。如:「我和你之间的恩怨,就此一笔勾消。」《元史。卷一三八。列传。脱脱》:「脱既复入中书,恩怨无不报。」
分類:
恩怨
偏指
情侣
怨恨
恩爱
怨情
何休
夫妇
《國語辭典》:
怨咨
拼音:
yuàn zī
怨恨嗟叹。《书经。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日怨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日逐有些怨咨起来,未免茶迟饭晏,箸长碗短。」
分類:
怨恨
嗟叹
《漢語大詞典》:
怨嗟
怨恨叹息。 南朝 梁
何逊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
诗:“握手分岐路,临川何怨嗟。” 唐
杜甫
《古柏行》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明
王錂
《寻亲记·遣役》
:“若有钱来买放,何必怨嗟,何必疑惑。” 陈毅
《赣南游击词》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
分類:
怨恨
叹息
《國語辭典》:
恶声(惡聲)
拼音:
è shēng
1.骂人的难听话。《孟子。公孙丑上》:「恶声至,必反之。」《史记。卷八○。乐毅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2.不吉祥的声音。《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不悦耳的声音。《管子。宙合》:「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
4.坏名声。《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分類:
恶声
邪恶
粗鲁
噪音
坏名声
名声
声音
声气
怨恨
《國語辭典》:
睚眦(睚眥)
拼音:
yá zì
发怒时瞪著眼睛的样子。《汉书。卷六○。杜周传》:「反因时信其邪辟,报睚眦怨。」《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分類:
瞋目
怒视
瞪眼
眼看
微小
怨恨
《國語辭典》:
民怨
拼音:
mín yuàn
人民的怨恨。如:「民怨无论大小,都须细心体察,设法解决,才是负责任的政府。」南朝梁。
陆倕
〈
石阙铭
〉:「民怨神怒,众叛亲离。」《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分類:
民怨
人民
怨恨
《國語辭典》:
民怨沸腾(民怨沸騰)
拼音:
mín yuàn fèi téng
百姓的怨怒已达到顶点。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不该应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挖。」
分類:
人民
怨恨
极点
《國語辭典》:
芥蒂
拼音:
jiè dì
微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使人不快的嫌隙。宋。
苏轼
〈
送路都曹
〉诗:「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古来有多少王公大人天子宰相,在尘埃中屠沽下贱起的,大丈夫正不可以此芥蒂。」也作「蒂芥」。
分類:
芥蒂
介意
打动
细小
触动
梗塞
心中
怨恨
不满
不快
《國語辭典》:
有隙
拼音:
yǒu xì
有嫌怨。《史记。卷八二。田单传》:「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分類:
嫌隙
怨恨
《漢語大詞典》:
愁怨
忧愁怨恨。
《
汉书·谷永传
》
:“峻刑重赋,百姓愁怨。” 唐
元稹
《莺莺传》
:“ 崔氏 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 明
胡应麟
《
诗薮·古体上
》
:“ 屈原氏 兴……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 叶圣陶
《倪焕之》
二三:“但是他们丝毫不露愁怨的神色。”
分類:
忧愁
愁怨
怨恨
《漢語大詞典》:
无愠(無愠)
不气愤;不怨恨。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德行
》
:“﹝ 殷覬 ﹞意色萧然,远同 鬭生 之无愠。”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
诗:“远识内无愠,深衷外有规。” 宋
刘克庄
《题小室》
诗之一:“ 士师 何止三无愠, 中散 居然七不堪。”
分類:
气愤
不怨
怨恨
《漢語大詞典》:
怨怒
怨恨忿怒。
《
管子·形势
》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
:“ 延龄 尤狡险,判度支,务刻剥聚敛,以自为功,天下皆怨怒。”
《
元史·杨奂传
》
:“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
:“楼下又震荡着他的骂孩子,怪太太,以及愤世忧俗的怨怒的声音。”
分類:
怨怒
怨恨
忿怒
《國語辭典》:
愤悱(憤悱)
拼音:
fèn fěi
郁闷无法舒展。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既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宋。
刘挚
乞重修太学条制疏
:「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分類:
愤慨
积思
怨恨
求解
《國語辭典》:
嗟怨
拼音:
jiē yuàn
感慨怨叹。《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吕布令二人权任沂都、琅琊两县。不意二人纵兵掠民,人人嗟怨。」
分類:
嗟叹
怨恨
《漢語大詞典》:
怨离(怨離)
(1).因怨恨而背离。
(2).犹伤别。 唐
唐彦谦
《寄怀》
诗:“有客伤春復怨离,夕阳亭畔草青时。”
分類:
怨恨
伤别
背离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