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7,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悦性
无性
性拙
雅性
麋鹿性
受性
觉性
忍性
血性
体性
质性
僻性
定性
植性
药性
《骈字类编》:悦性(悦性)
隋书徐则传晋王广与书云先生履德养空宗元齐物深明义味晓达法门悦性冲元怡神虚白
《漢語大詞典》:无性(無性)
佛教语。一切诸法无实体,谓之“无性”。 唐 皎然 《妙喜寺赋得夜磬送吕评事》:“幽僧悟真定,归客忘远别,寂歷无性中,真声何起灭?” 宋 苏轼 《方丈记》:“地狱天宫,同为浄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高级汉语词典》:性拙
生性笨拙
《漢語大詞典》:雅性
素性;本性。汉书·哀帝纪赞:“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新唐书·裴宽传:“ 宽 兄弟八人……雅性友爱,於 东都 治第,八院相对。”明史·孙应奎传:“今大学士 杨一清 ,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
分類:本性
《漢語大詞典》:麋鹿性
比喻草野优游之性。 宋 曾巩 《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诗:“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
分類:草野优游
《國語辭典》:受性  拼音:shòu xìng
禀性、生性。唐。王绩〈答程道士书〉:「吾受性潦倒,不经世务。」唐。杜甫〈客堂〉诗:「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
分類:受性生性
《漢語大詞典》:觉性(覺性)
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沈积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秦观 《录龙井辩才事》:“讼既往过愆,反本来清浄觉性。” 宋 储泳 《祛疑说》:“人惟一觉性耳。觉之一字,可以断疑情,祛邪妄。”
《國語辭典》:忍性  拼音:rěn xìng
1.坚忍其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克制、矫揉性情。《庄子。列禦寇》:「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小子自然要算忍性上欠些把持,媳妇自然要算用情上欠些宛转。」
《國語辭典》:血性  拼音:xiě xìng
刚强好义的个性。如:「这种欺凌弱小的行为,任何有血性的人看了都不会置之不理。」
《國語辭典》:体性(體性)  拼音:tǐ xìng
1.本性。《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闻阿母体性谦虚,必有逊让。」
2.文学评批理论上指文章的风格与作家的性情。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体性》。
《漢語大詞典》:质性(質性)
资质,本性。《汉书·刘立传》:“ 立 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中,独与宦者婢妾居,渐渍小国之俗,加以质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眷然有归歟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宋 陈亮 《孙贯墓志铭》:“余爱其质性之颖悟也,不爱吾力而琢磨之,日引月长。”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六:“我们个性的高傲,假使不能从‘爱’增高其质性,他便成我们的诅咒。”
分類:质性资质
《漢語大詞典》:僻性
怪僻的性格。 唐 姚合 《拾得古砚》诗:“僻性爱古物,终岁求不获。昨朝得古砚, 黄河 滩之侧。” 明 查士标 《雪后同方宝臣张谐石游北固》诗:“僻性从来厌市闤,投閒山寺岁将残。” 王西彦 《乡下朋友》:“这是他的僻性,房子必须安排整齐洁浄,饶有诗趣,才能够安心定神。”
分類:怪僻性格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个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见异思迁,才会有成就。」
2.稳定心神。《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定性多时,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漢語大詞典》:植性
生性;秉性。周书·刘志传:“ 志 少好学,博涉羣书,植性方重,兼有武略。”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麻秋:“ 后赵 石勒 将 麻秋 者, 太原 胡人也,植性虓险鴆毒。”旧五代史·晋书·孟承诲传:“及 少帝 嗣位,以植性纤巧,善於希旨,復与权臣宦官密相表里,凡朝廷恩泽美使,必 承诲 为之。”
分類:生性秉性
《國語辭典》:药性(藥性)  拼音:yào xìng
1.药物的性质。《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青天老爷在上,就是把四百味药药性都查遍了,也没见那味药是吃了该跳河的!」
2.中药具有特殊的性(气),通常有寒、凉、温、热等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