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患急
犹急难。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分類:患急急难
《國語辭典》:游侠(游俠)  拼音:yóu xiá
好交游、重义气、能救困扶危的人。《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三国演义》第三八回:「颇通书史,有气力,好游侠;尝招合亡命,纵横于江湖之中。」
《漢語大詞典》:急人
谓救人急难。汉书·地理志下:“ 蓟 ,南通 齐 赵 ……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於急人, 燕丹 遗风也。”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赴人之急,果於赴难也。”
分類:救人急难
《國語辭典》:赴急  拼音:fù jí
奔赴急难,设法营救。《谷梁传。僖公元年》「言次,非救也」句下晋。范宁。集解:「救,赴急之意。」
分類:救急急难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国语辞典》:济急(济急)  拼音:jì jí
救人的急难。如:「缓不济急」。
分类:救人急难
《漢語大詞典》:赒急(賙急)
帮助解决急难之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韦居士:“ 高宗 諭之曰:当今谁知有 元祐 人如 韦许 者,又尝賙急之,岂可以常人比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然而僚属遇意外急需,下役亦多家道贫苦,賙急悯贫,仁宰之事又未可概论也。”
《漢語大詞典》:遇急
(1).遭到急难。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可不道遇急思亲戚,临危托故人。”
(2).犹应急。红楼梦第六一回:“姑娘们不要,还不肯做上去呢:预备遇急儿的。”
分類:应急急难
《漢語大詞典》:通急
谓排解急难。《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 李善 注:“通百姓之急者,预戒於无年之时。” 吕向 注:“通人之急,以备饥年。”
分類:排解急难
《漢語大詞典》:变急(變急)
变故和急难。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二年春正月,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东 ”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 三国 魏 何曾 表:“今北边诸将及 懿 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
《漢語大詞典》:解控
犹言解救急难。《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宗子思寧,薄言解控,释褐中林,鬱为时栋。” 李周翰 注:“控,急也。言 先主 思安天下,故薄言求於 亮 ,以解海内悬急之灾。”
《國語辭典》:活菩萨(活菩薩)  拼音:huó pú sa
心地善良而能救人急难的人。如:「她像活菩萨般乐善好施。」《镜花缘》第五七回:「凡有穷人,莫不周济,诸如舍药,施棺,修桥,补路之类,真是遇善必行。淮南一带,人人感仰,都以活菩萨称之。」
《國語辭典》:救驾(救駕)  拼音:jiù jià
救助君王。《薛仁贵征辽事略》:「英公令大小诸将起兵十万,奔思乡城来救驾。」《三国演义》第二○回:「朕想卿西都救驾之功,未尝少忘,无可为赐。」
《漢語大詞典》:周亟
周急,救济急难。左传·定公五年:“夏,归粟於 蔡 ,以周亟,矜无资。” 杜预 注:“亟,急也。”
分類:救济急难
《國語辭典》:远水不救近火(遠水不救近火)  拼音: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比喻缓不济急。《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也作「远水不解近渴」、「远水难救近火」、「远水救不得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