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骎骎(駸駸)  拼音:qīn qīn
1.马跑得很快的样子。《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七》:「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2.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南朝梁。简文帝〈纳凉〉诗:「斜日晚骎骎,池塘生半阴。」宋。苏轼临江仙。自古相从休务日〉词:「凄风寒雨是骎骎,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3.形容事物日趋进步强大。宋。苏洵审势〉:「秦自孝公,其势已骎骎焉,日趋于强大。」《老残游记》第一一回:「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骎骎进于大同之世矣。」
《國語辭典》:迫促  拼音:pò cù
1.短促。《楚辞。王逸。九思。悯上》:「年齿尽兮命迫促,魁垒挤摧兮常困辱。」《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传》:「冬月迫促,贪生畏死。」
2.催促。《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及宏下狱,种遂迫促杀之。」
《漢語大詞典》:蹙蹙
(1).局缩不舒展。《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郑玄 笺:“蹙蹙,缩小之貌。我视四方土地日见侵削於夷狄,蹙蹙然虽欲驰骋无所之也。”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不肯学蹙蹙近一题者。”
(2).忧惧不安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秀才虽诺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 金 王若虚 《保义副尉赵公墓志》:“治生尤勤俭……日夕蹙蹙,恒若不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女虽不惧,然蹙蹙不快。”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堂中唯餘工役辈集厨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祸。”
(3).急促。 宋 王令 《赠李定资深》诗之四:“湍激日蹙蹙,风稜势漫漫。”
(4).皱缩貌。 宋 陆游 《西村》诗:“蹙蹙水纹生细縠,蜿蜿沙路卧修蛇。” 康有为 《六哀诗》之四:“平生忧国意,慨叹眉蹙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他微微蹙蹙眉头笑道:‘ 马克思 先生的大弟子,您又在研究什么问题哪?’”
《國語辭典》:急迫  拼音:jí pò
紧急迫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虽不比日前的松快容易,手头也还挪凑得来,又花费了半年把,如今却有些急迫了。」
《漢語大詞典》:卒暴
急促;紧迫。《公羊传·襄公二十五年》“入 巢 之门而卒也” 汉 何休 注:“ 吴子 欲伐 楚 ,过 巢 不假涂,卒暴入 巢 门。”《汉书·师丹传》:“詔书比下,变动政事,卒暴无渐。” 唐 杜甫 《雨》诗:“前雨伤卒暴,今雨喜容易。”
《漢語大詞典》:凌遽(淩遽)
(1).战栗恐惧。汉书·扬雄传上:“三军芒然,穷冘閼与,亶观夫栗禽之紲隃,犀兕之抵触,熊羆之挐攫,虎豹之凌遽。” 颜师古 注:“凌,战栗也;遽,惶也。”
(2).迅速;急促。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 李善 注:“凌遽,捷速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曩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晤子,真天幸也。”
淩遽:快速。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凌,一本作“ 凌 ”。 李善 注:“言己才疲弱而谢急遽。” 刘良 注:“凌遽,捷速也。”
《漢語大詞典》:遽卒
急促。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沧茫无形兮,往来遽卒。”
分類:急促
《漢語大詞典》:骤急(驟急)
急遽;急促。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团首长们在一跳一跳的油灯下开会,突然一阵骤急的电话铃响了起来。” 王怀棠 《山东女响马》第十章:“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的穷苦百姓,最怕听见这骤急的狗叫。”
分類:急遽急促
《漢語大詞典》:促疾
急促。红楼梦第九八回:“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
分類:急促
《漢語大詞典》:迫笮
迫促;急促。筰,通“ 迮 ”。周礼·春官·典同“侈声筰” 汉 郑玄 注:“侈谓中央约也。侈则声迫筰,出去疾也。”
分類:迫促急促
《漢語大詞典》:急凑
犹急促。 郭沫若 《地下的笑声·金刚坡下一》:“一位流亡的青年妇人……在公路上冒着雨,以急凑的步武,向 金刚坡 走去。” 郭沫若 《橄榄·红瓜》:“他们的态度是很悠闲的,但是步伐又是很急凑的。”
分類:急促
《漢語大詞典》:愊怛
谓急促。礼记·儒行“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 汉 郑玄 注:“如慢如伪,言之不愊怛也。” 孔颖达 疏:“愊怛谓急促之意。”
分類:急促
《漢語大詞典》:迫亟
急促;急迫。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自 清 室布政,不综名实,筐篋猥积,而细民弗知,期会迫亟,而吏有餘裕。”
分類:急促急迫
《漢語大詞典》:局踖(跼踖)
(1).急促。《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上〉》“脉促胸满”集注引 沈明宗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跼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
(2).忙乱。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又如借本经营,原非己物,终岁紜紜,徒见跼踖。”
(3).惶恐。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自 文惠公 既登将相,两兄弟亦为大官,而其父 秦公 是时尚无恙,每 秦公 与客坐,则 文惠公 兄弟左右侍立,坐客跼踖不安求去。 秦公 笑曰:‘此儿子辈尔。’”
《國語辭典》:吹嘘(吹噓)  拼音:chuī xū
1.呼气、嘘气。《隋书。卷七五。儒林传。王孝籍传》:「咳唾足以活枯麟,吹嘘可用飞穷羽。」《水浒传》第一六回:「那十个厢禁军,雨污通流,都叹气吹嘘。」
2.吹捧、称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共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3.比喻不费吹灰之力而能成就大事。南朝陈。徐陵〈檄周文〉:「叱吒而平宿豫,吹嘘而定寿阳。」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七出:「吹嘘定鲁齐,谈笑平吴楚。」
4.风吹。唐。孟郊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5.比喻奖掖擢升。唐。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诗:「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6.吹竽。北周。庾信〈小园赋〉:「昔草滥于吹嘘,藉文言之庆馀。」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