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胆大心粗(膽大心粗)
谓做事胆子大,但粗疏鲁莽欠思考。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亦作“ 胆大心麤 ”、“ 胆大心麄 ”。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原来这害 丹阳 刺客心头怕,杀劣马贼人胆底虚,使不着胆大心麤。”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麄。”
《國語辭典》:殚思极虑(殫思極慮)  拼音:dān sī jí lǜ
竭尽精力与思虑。唐。白居易《策林一。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唯以直词,昧死上对。」也作「殚精竭虑」、「殚心竭虑」。
《漢語大詞典》:千思万虑(千思萬慮)
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唐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復他本来体用而已,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
《國語辭典》:深思熟虑(深思熟慮)  拼音:shēn sī shóu lǜ
仔细而深入的考虑。如:「凡事都经过深思熟虑,才不会鲁莽行动。」
《漢語大詞典》:熟读深思(熟讀深思)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迴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子语类卷五九:“以此知观书不可苟,须熟读深思,道理自见。”
《漢語大詞典》:熟思审处(熟思審處)
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清 梁章钜 浪迹丛谈·许小琴分司:“盖 芍友 遇事必熟思审处,计出万全而后行。”
《國語辭典》:若有所思  拼音:ruò yǒu suǒ sī
发愣不语,好像在想些什么似的。如:「一到晚上,他总爱趴在窗前,凝望天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锐虑(鋭慮)
谓专心思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勤身鋭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國語辭典》:三思而行  拼音:sàn sī ér xíng
反覆再三考虑,然后再做。语本《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后比喻谨慎行事。《水浒传》第六七回:「林冲谏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三国演义》第一○回:「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雠?杀之不详。望三思而行。」
《國語辭典》:三思  拼音:sàn sī
再三考虑。《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红楼梦》第四回:「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漢語大詞典》:开动机器(開動機器)
比喻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 王朝闻 《论凤姐》第三章:“我欣赏 翠缕 的肯动脑筋……艺术创作虽然和 翠缕 的‘开动机器’有差别,却也有其不可抹煞的联系。”
《漢語大詞典》:口诵心维(口誦心維)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礼部﹞谓内书堂宜进 世则 所进,与《忠鑑録》同立谓程,使其口诵心维,可以迁善改过。” 友梅氏 《〈武昌两日记〉序》:“不觉口诵心维,手舞足蹈。”亦作“ 口诵心惟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漢語大詞典》:焦思苦虑(焦思苦慮)
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邹韬奋 《经历》三三:“我这时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绥远 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虑的只是这个问题。”
《漢語大詞典》:浸想
谓仔细深入地观察思考。《淮南子·要略》:“览取撟掇,浸想宵类。” 高诱 注:“浸,微视也。”
《漢語大詞典》:磨揣
犹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世务经磨揣,周行窃覬覦。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
《国语辞典》: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拼音:lǐ xìng rèn shì
将感性认识所获得的感觉资料,经过思考、分析所形成的概念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