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精神 拼音:jīng shén
1.天地万物的灵气。《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2.心神、神志。《儒林外史》第五回:「精神颠倒,恍惚不宁。」《红楼梦》第二五回:「精神渐长,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
3.思想或主义。如:「民主精神」、「科学精神」。
4.气力、精力。《汉书。卷五一。邹阳传》:「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红楼梦》第六回:「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
5.心理学上指意识、思维或一般的心理状态。相对于物质或肉体而言。
2.心神、神志。《儒林外史》第五回:「精神颠倒,恍惚不宁。」《红楼梦》第二五回:「精神渐长,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
3.思想或主义。如:「民主精神」、「科学精神」。
4.气力、精力。《汉书。卷五一。邹阳传》:「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红楼梦》第六回:「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
5.心理学上指意识、思维或一般的心理状态。相对于物质或肉体而言。
《國語辭典》:判断(判斷) 拼音:pàn duàn
1.断定是非曲直、吉凶善恶。《北齐书。卷四三。许惇传》:「惇清识敏速,达于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
2.掌理、主管。宋。陈亮〈彩凤飞。大立玉〉词:「这些儿、颖脱处,高出书卷,经纶自入手,不了判断。」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吕夷简上云)调和鼎鼐理阴阳,两手揩磨日月光,判断山河挥翰墨,权衡秉政辅朝纲。」
3.欣赏。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也作「排打」。
2.掌理、主管。宋。陈亮〈彩凤飞。大立玉〉词:「这些儿、颖脱处,高出书卷,经纶自入手,不了判断。」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吕夷简上云)调和鼎鼐理阴阳,两手揩磨日月光,判断山河挥翰墨,权衡秉政辅朝纲。」
3.欣赏。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也作「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