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怒气(怒氣)  拼音:nù qì
发怒的气势。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有怒气,故为之轼。」《三国演义》第八一回:「诸将以酒劝解,酒醉,怒气愈加。」
《国语辞典》:怒气冲发(怒气冲发)  拼音:nù qì chōng fā
形容极度愤怒、激动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周瑜怒气冲发,金疮崩裂,以致口中喷血。」
分类:愤怒激动
《国语辞典》:怒气攻心(怒气攻心)  拼音:nù qì gōng xīn
忿怒之气直攻心扉。形容盛怒。《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听了这一句话,怒气攻心,大叫一声,望后便倒。」
《国语辞典》:怒气填胸(怒气填胸)  拼音:nù qì tián xiōng
胸中充满怒气。形容非常气愤、忿怒。《三国演义》第九回:「及至吕布来时,却又擂鼓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閒话也不说,却像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
《國語辭典》:怒气冲冲(怒氣沖沖)  拼音:nù qì chōng chōng
十分激动、愤怒的样子。《歧路灯》第三○回:「夏逢若把手一拍,骂道:『好贼狗攮的!欠人家二百多两不想拿出来,倒说人家扭了锁,提了戏衣。我就去会会他,看他怎样放刁!真忘八攮的!咱如今就去。想著不还钱,磁了好眼!』怒气冲冲的上来。」
《國語辭典》:怒气冲冲(怒氣衝衝)  拼音:nù qì chōng chōng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如:「他怒气冲冲地拍著桌子,大声开骂。」《镜花缘》第九八回:「前面又有一条大汉立在那里,也是怒气冲冲。忽见一只猛虎比水牛还大,直向那汉奔去。」
《國語辭典》:怒气冲天(怒氣沖天)  拼音:nù qì chōng tiān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十分愤怒。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精忠岳传》第五二回:「牛皋怒气冲天,提锏出营,要杀王佐。」也作「怒火冲天」、「怒气冲霄」、「怒气冲天」。
分類:无比愤怒
《國語辭典》:盛气(盛氣)  拼音:shèng qì
1.蓄怒将发的样子。《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2.咄咄逼人的气势。《红楼梦》第一○回:「金氏听了这半日话,把方才在他嫂子家里那一团要向秦氏论理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洼国去了。」
《國語辭典》:火气(火氣)  拼音:huǒ qì
1.中医上指可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
2.脾气不佳,遇事容易动怒。如:「他今天火气特别大,你可别招惹他。」
《漢語大詞典》:愤气(憤氣)
(1).怒气;激愤不平之气。 汉 徐干 中论·慎所从:“有一 范增 既不能用,又从而疑之,至令愤气伤心,疽发而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但恐愤气未销,上衝穹昊,伏乞宣赐中书门下,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闕、拾遗,见存明代。” 明 陈子龙 《出自蓟北门行》:“少年下马听,愤气横戈矛。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我愤气冲冲地先跑下楼去了,她在楼上抢着辩驳。”
(2).悲怆之情。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顾影中原,愤气云踊;哀物悼世,激情风烈。”
(3).气愤。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一:“ 殿财 看见他心爱的女人死了,愤气不过,唆使了那女人娘家和他打官司。”
《漢語大詞典》:真火
(1).谓心中的火。比喻旺盛的生命力。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窻前雪花落,真火中自然。”
(2).犹言怒气。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十三》:“司机尽管鼓动着发动机,汽车本身也好象在冒真火,满焦躁地象狂牛一样吐着气。”
《漢語大詞典》:郁怒
气势盛积。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野性脱羈馽,饮齕遂所求。腹干颇肥张,欝怒何彪休。”
分類:气势
《漢語大詞典》:青气(青氣)
(1).青色的气体。 晋 王嘉 拾遗记·蜀:“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覆於火上,即灭。”
(2).青色的云气。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青气在上,其谋未定;青气在右,将弱兵多。”新唐书·五行志一:“ 贞观 十七年四月,立 晋王 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贫道昨宵看见青气冲天,下照 终南山 甘河镇 。”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 望江 西方有青气亘天。”
(3).谓春天的气氛。文选·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李善 注引《易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震。”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旦扶。”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青气含春雨,知从 岱岳 来。”
(4).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老舍 《四世同堂》七四:“在两旁都是青苗的大道中,他不单闻见香甜的青气,而且听到高粱玉米狂喜的往上拔节子。”
(5).怒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那 十三妹 听了这话,腮颊边起两朵红云,眉宇间横一团青气。”
《國語辭典》:恶气(惡氣)  拼音:è qì
1.难闻的气味。宋。文天祥〈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2.怒气、不平之气。《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都是孙家老乞婆,害我家坏了门户,受这恶气。」
3.邪恶不正之气。《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
《國語辭典》:忿气(忿氣)  拼音:fèn qì
愤怒而激动的情绪。《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水浒传》第三回:「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
分類:怒气气愤
《國語辭典》:脾气(脾氣)  拼音:pí qi
1.人的习性。《红楼梦》第一六回:「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听见奶奶有了这个体己,他还不放心的花了呢。」《文明小史》第六○回:「既知这平中丞爱骨董的脾气,趁他生日,特特为为打发家人送一分礼。」
2.怒气。如:「发脾气」、「脾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