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四念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念珠有四种。分上品,最胜,中品,下品之四数,如一千八十,百八,五十四,二十七是也。(参见:数珠)
【三藏法数】
(出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臂,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悉清净。(净无间者,无间地狱之业得清净也。净四重者,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之业得清净也。)
〔一、一千八十珠为上品〕,此珠为上品者,以其数多,若持此珠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极为上品。准校量数珠功德经云:此珠若以木槵为者,或掐一过,得福千倍;莲子为者,得福万倍;水晶为者,得福千亿倍;菩提子为者,得福无量也。
〔二、一百八珠为最胜〕,此珠为最胜者,以其数次于上品。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最胜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
〔三、五十四珠为中品〕,此珠为中品者,以其数又次于前。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中品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
〔四、二十七珠为下品〕,此珠为下品者,以其数又次于前。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下品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然此皆以珠数多寡而分四品之别,若能专心持念,则功德平等而无异也。
五部念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见略出经四,摄真实经下。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敕金刚萨埵令说珠数之功德也。
念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即数珠也,又以捻数珠而云。唐书李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暇,手持念珠。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时所使用的记数珠。
【俗语佛源】
是佛教的法器,又叫做「数珠」,梵语Pasakamala。一般用香木制作,也有用玉石、玛瑙、菩提子等制作的。用绳索把小圆珠贯穿成串,随身携带,以便念佛、诵咒时计数,调伏身心。一串念珠的数目,以一百零八颗为常见,其象征意义是破「百八烦恼」,證「百八三昧」。也有多至一千零八十颗或少至十四颗的。《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暇,手持念珠。」净土宗强调持名念佛,常用念珠计数。唐代飞锡和尚以出入息计数念佛,他说:「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念佛三昧宝王论》)此外,在印度古代,贯穿三十颗黑白相间的珠子,用来计算日期。这可能是念珠的来源。在小说中引用如:鲁迅《彷徨·离婚》:「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著念珠,又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李明权)
念珠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之略名。一卷,不空译。佛敕金刚手菩萨说念珠之功德利益。
瑜伽念珠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