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贯珠(貫珠)  拼音:guàn zhū
成串的珠子。比喻声音美妙动听。《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國語辭典》:贯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漢語大詞典》:戒珠
(1).佛教语。比喻戒律精洁,有如明珠。妙法莲华经·譬喻品:“若见佛子,持戒清浄,如浄明珠。” 南朝 梁简文帝 《湘宫寺智倩法师墓志铭》:“戒珠靡缺,忍鎧无违。”
(2).念珠。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人握戒珠,家藏寳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彼此有情,临行,以所挂戒珠作赠,挥泪而别。”
《漢語大詞典》:记珠(記珠)
念珠。 唐 皎然 《水精数珠歌》:“西方真人为行密,臂上记珠皎如日。”
分類:念珠
《漢語大詞典》:额珠(額珠)
即念珠。佛珠有定数,故称。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参见“ 念珠 ”。
《國語辭典》:念珠  拼音:niàn zhū
一种佛教法器。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来计数的圈串。通常以菩提子或将香木制成小圆粒,串成一圈,也有琥珀、水晶、玉石的制品。粒数有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一颗、二十七颗、三十六颗、四十二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和一千零八十颗之分。《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列传。李辅国》:「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为潘将军失却玉念珠,无处访寻,却是他与朋侪作戏,取来挂在慈恩寺塔院相轮上面。」也称为「佛珠」、「数珠」、「数珠儿」。
《國語辭典》:佛珠  拼音:fó zhū
一种佛教法器。参见「念珠」条。
《漢語大詞典》:香璎(香瓔)
即璎珞。贯串珠玉而成的装饰品。俗称佛珠或念珠。法苑珠林卷一○九:“ 波斯匿王 欲赏 末利夫人 香瓔。”
《漢語大詞典》:钵塞莫(鉢塞莫)
念珠。梵语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牟梨曼陀罗咒经:“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漢語大詞典》:木槵子
亦作“ 木患子 ”。
(1).高大乔木,枝叶似椿,果实和皮可制澡药,去垢同于肥皂。果核圆而坚,黑如漆珠,可作念珠。又名油珠子、菩提子、无患子。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无患子
(2).指此种植物的果核或果实。法苑珠林卷四六:“若欲灭烦恼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常以自随。”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龙眼之树如荔枝……核如木槵子而不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家君尝手植核於小圃……三岁高二丈许。始实,初如菉豆,凡两月渐大,有堕地者,视之,木患子也。皮可洗衣,功不让皁角。核则人以为念珠者。”
(3).借指念珠。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徒然木槵子,碌碌鏗指爪。”亦省称“ 木槵 ”。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内修》:“庄严七宝,木槵对军持,同向蒲团礼六时。”
《漢語大詞典》:百八真珠
念珠。因念珠每串一百零八颗,故称。 唐 贾岛 《赠圆上人》诗:“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
分類:念珠一百
《國語辭典》:百八丸  拼音:bǎi bā wán
念珠。因由一百零八颗珠子串成,故称为「百八丸」。宋。陶谷《清异录。卷三。百八丸》:「和尚市语,以念珠为百八丸。」也称为「百八牟尼」。
分類:念珠一百
《國語辭典》:市语(市語)  拼音:shì yǔ
1.市人流传的言语。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云:『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镕化耳。』」
2.同一行业之间流行的隐语,行话。《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至今风月中市语,凡誇人善于帮衬,都叫做『秦小官』,又叫『卖油郎』。」《通俗编。识馀》引《游览志馀》:「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卒聆之,不知为何等语也。」
《漢語大詞典》:串珠
(1).成串的珠子。 宋 张先 《江城子》词:“鏤牙歌板齿如犀,串珠齐。” 吉学霈 《洛阳桥上》:“有许多条象串珠一样的电灯,在树林中忽隐忽现的闪动着。”
(2).佛教徒的念珠。 苗培时 《矿山烈火》:“我们笑了笑说:‘你们什么时候不是老虎带串珠啊?跟老虎打交道,防虎之心不能没有啊!’”
《國語辭典》:朝珠  拼音:cháo zhū
清代官吏文职五品以上、武职四品以上、翰林及五品以上命妇,穿戴公服时所佩挂的串珠。状如念珠,但形制较复杂。共计一百零八颗,其中包括四颗大珠,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后一,背后的大珠底下垂有一组玉饰,称为「背云」。朝珠的两边附有三串更小的珠子,称为「纪念」。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朝珠所用的珠子和绦色都有区别。《文明小史》第一回:「他来是便衣短打,我们这边一个个都是补挂朝珠。」
《漢語大詞典》:槵子
无患木的籽实。可制念珠。宋史·地理志六:“ 象州 ……贡金、藤器、槵子。” 明 郝敬 《与四肖玉书》:“妇女披緇持槵子,修西方。”
《漢語大詞典》:象黄
即象结石。象体内的一种物质。可用以制念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三:“ 纯白 以象黄数珠见示。”自注:“象黄者,牛黄狗宝之类,生象肚上,大如白果,最大者如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