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忧国如家(忧国如家)  拼音:yōu guó rú jiā
忧虑国事,就如惦念家事一般。汉。成帝〈赐翟方进册〉:「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朕。」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忘身奉上者,超其爵位,置在左右。」
《国语辞典》:忧国忘家(忧国忘家)  拼音:yōu guó wàng jiā
一心忧虑国事,把家庭私事置诸度外。《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臣每览史传,见忧国忘家,捐生报德者,未曾不抚卷叹息,以为今古共情也。」
《国语辞典》:忧国忘私(忧国忘私)  拼音:yōu guó wàng sī
忧虑国事,将个人私务弃置一旁。《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古文苑。卷一九。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国语辞典》:忧国恤民(忧国恤民)  拼音:yōu guó xù mín
忧虑国事,怜恤百姓。汉。徐干《中论。卷下。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也作「忧国哀民」。
《国语辞典》:忧国忧时(忧国忧时)  拼音:yōu guó yōu shí
忧虑国事及时局。如:「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应具有忧国忧时的胸怀。」
《国语辞典》:忧民忧国(忧民忧国)  拼音:yōu mín yōu guó
忧虑国家大计和民生疾苦。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七出:「镜中华发为谁班,忧民忧国减容光。」也作「忧国忧民」。
《国语辞典》:忧心如惔(忧心如惔)  拼音:yōu xīn rú tán
惔,火烧。忧心如惔比喻非常忧虑焦急。《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也作「忧心如焚」。
《国语辞典》:忧心如薰(忧心如薰)  拼音:yōu xīn rú xūn
忧愁得如同被火薰烤一般。比喻非常忧虑痛苦。《诗经。大雅。云汉》:「我心惮暑,忧心如薰。」唐。杨烱〈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夫万里之别,犹使饮泪成血,思德音之断绝,况百年之分,能不忧心如薰,想公子兮氛氲。」
《国语辞典》:殷忧启圣(殷忧启圣)  拼音:yīn yōu qǐ shèng
深切的忧虑能启发圣明。《新唐书。卷一一八。张廷圭传》:「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國語辭典》:坐立不安  拼音:zuò lì bù ān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可为吾等筑一堵短壁儿,在堂子前遮蔽遮蔽。」《水浒传》第四○回:「自从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也作「坐卧不安」。
《国语辞典》:安枕无忧(安枕无忧)  拼音:ān zhěn wú yōu
安心的靠在枕上睡觉无须忧虑。常用于比喻诸事处置妥当,无须忧虑烦心。如:「下星期的园游会,准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我终于可以安枕无忧了。」
《國語辭典》:高枕无忧(高枕無憂)  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
安卧閒适而无忧虑。《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高季兴传》:「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三国演义》第五回:「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也作「高枕不虞」、「高枕无事」、「高枕无虞」、「高枕勿忧」。
《國語辭典》:高枕而卧(高枕而臥)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比喻太平无事,无所顾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也作「高枕安寝」、「高枕安卧」、「高枕而眠」。
《漢語大詞典》:笃定泰山(篤定泰山)
像 泰山 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徐总经理 说:﹞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 泰山 !” 张英 《老年突击队》一:“怪他们养我时少生一双手,如果我有两双手,这点配件就笃定 泰山 可以完成。”
《國語辭典》:积忧成疾(積憂成疾)  拼音:jī yōu chéng jí
长期忧虑操心,以致生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
《漢語大詞典》:寒心销志(寒心銷志)
亦作“ 寒心消志 ”。 形容担心忧虑。 汉 邹阳 《上书吴王》:“始 孝文皇帝 据 关 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梁书·武帝纪下:“朕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常恐恩义两乖,家国同负,寒心销志,以生为慙。”
分類:担心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