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患(內患)  拼音:nèi huàn
来自国内的忧患。《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实忧左右日亲,忠言以疏,内患渐积,外难方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俟臣先除外忧,然后为官家除内患。」也作「内忧」。
分類:祸害忧患
《漢語大詞典》:长忧(長憂)
长期的忧患、忧虑。史记·楚世家:“今 秦 破 韩 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 南朝 宋 鲍照 《学陶彭泽体》诗:“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 明 陈子龙 《杂诗》:“逐时多近娱,迈古怀长忧。”
《國語辭典》:近忧(近憂)  拼音:jìn yōu
眼前的忧患。《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分類:忧患
《漢語大詞典》:伊戚
语出《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詒伊戚。”后遂以“伊戚”指烦恼、忧患。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先 吴门 有嫟之者,集千人譁刼之,势家復为大言挟诈,又不惜数千金为贿。地方恐貽伊戚,刼出復纳入。”
分類:烦恼忧患
《漢語大詞典》:贻忧(貽憂)
留下忧患;使受忧患。 唐 李华 《庆王府司马徐府君碑》:“执亲之丧,哀毁逾礼,迨启手足,不貽忧於坟墓,孝也。” 明 许自昌《水浒记·败露》:“痛失火池鱼罹咎,苦亡猿林木貽忧。”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 允礽 口不道忠信之言,身不履德行之义,咎戾多端,难以承祀,用是昭告昊天上帝,特行废斥,勿致貽忧邦国,痛毒苍生。”
分類:留下忧患
《漢語大詞典》:公患
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王先慎 集解:“公训为共,《荀子·解蔽》‘此心术之公患也’,语句正同。 杨 注‘公,共也’,是其证。”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國語辭典》:淹恤  拼音:yān xù
长年落难,流亡异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
分類:忧患
《國語辭典》:国恤(國恤)  拼音:guó xù
1.值得忧恤的国事。《左传。襄公四年》:「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
2.国丧。《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朕以国恤方新,诚有未忍。」
《國語辭典》:共患  拼音:gòng huàn
共同度过难关。《文选。陆机。辩亡论》:「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共患。」
《漢語大詞典》:过患(過患)
(1).过失与忧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自 子游 、 子夏 、 荀况 、 孟軻 、 枚乘 、 贾谊 、 苏武 、 张衡 、 左思 之儔,有盛名而免过患者,时復闻之,但其损败居多耳。”百喻经·磨大石喻:“憍慢贡高,增长过患。”《坛经·付嘱品》:“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説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
(2).祸患;不良的后果。 唐 张怀瓘 《评书药石论》:“至若曲情顾旨,必无过患,臣深知之。”
《漢語大詞典》:后戚
谓君王有忧患。史记·天官书:“失次下二三宿曰缩,有后戚,其岁不復,不乃天裂若地动。”
分類:君王忧患
《漢語大詞典》:负忧(負憂)
遭受忧患。 宋 王安石 《进〈字说〉表》:“而臣顷御燕间,亲承训敕,抱痾负忧,久无所成。”
分類:遭受忧患
《漢語大詞典》:巨患
(1).大祸害。 汉 桓宽 盐铁论·击之:“ 西域 迫近 胡 寇,沮心内解,必为巨患。”后汉书·王允传:“时小黄门 晋阳 赵津 贪横放恣,为一县巨患。”
(2).大灾祸;大忧患。后汉书·韦彪传:“农人急於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夫欲急人所务,当先除其患。”晋书·慕容皝载记:“官司猥多,游食不少……安可以家给人足,治致升平!殿下降览古今之事多矣,政之巨患莫甚於斯。”
(3).大毛病,大缺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陈孔璋 居 袁 裁书,则呼 操 为豺狼;在 魏 製檄,则目 绍 为虵虺。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
《漢語大詞典》:忧困(憂困)
忧患困顿。史记·大宛列传:“贰师兵欲行攻 郁成 ,恐留行而令 宛 益生诈,乃先至 宛 ,决其水源,移之,则 宛 固已忧困。” 郭沫若 《羽书集·先乱后治的精神》:“一切因陋就简,甚且每况愈下,这样便愈见促进国族的危殆,增加人民的忧困。”
分類:忧患困顿
《高级汉语词典》:遘悯
遭遇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