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忠言  拼音:zhōng yán
忠诚正直、用以规谏他人的话。《汉书。卷六七。梅福传》:「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于上。」《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忠言不入,吾辈必受殃矣!」
分類:忠言忠直
《國語辭典》:忠言逆耳  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
诚恳正直的规劝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孔子家语。卷四。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元史。卷一六八。许国祯传》:「召国祯入视,世祖曰:『不听汝言,果困斯疾。』对曰:『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世祖大悦。」也作「逆耳忠言」。
《国语辞典》:逆耳忠言  拼音:nì ěr zhōng yán
忠诚劝诫的言语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谁想此人不听某之言,他久后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也作「忠言逆耳」。
《国语辞典》: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拼音:liáng yào kǔ kǒu,zhōng yán nì ěr
(谚语)能治病的药多苦口难咽,有益于人的谏言多令人不悦。《喻世明言》卷三九:「若汪革早听其言,岂有今日?正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有智妇人,赛过男子。』」
《国语辞典》:忠言谠论(忠言谠论)  拼音:zhōng yán dǎng lùn
忠恳正直的言论。宋。孝宗〈经进东坡文集序〉:「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元史。卷一六八。赵与𤍟传》:「朝廷立法多所咨访,与𤍟忠言谠论,无所顾惜。」
《国语辞典》:忠言嘉谟(忠言嘉谟)  拼音:zhōng yán jiā mó
忠恳的言论,卓越的计谋。宋。苏轼〈醉白堂记〉:「忠言嘉谟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宋。陈亮〈谢何正言启〉:「举一世之端人正士,莫之或先;合二百年之忠言嘉谟,于斯并建。」也作「忠言奇谋」。
《国语辞典》:忠言奇谋(忠言奇谋)  拼音:zhōng yán qí móu
忠恳的谏言,出众的计谋。《后汉书。卷二七。王良传》:「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也作「忠言嘉谟」。
《漢語大詞典》:荩言(藎言)
忠言。 唐 李翱 《释怀赋》:“进藎言而不信兮,退远去而不获。”
分類:忠言
《漢語大詞典》:献纳(獻納)
(1).指献忠言供采纳。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 司马相如 ……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旧唐书·玄宗纪论:“昌言嘉謨,日闻於献纳。”《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赏之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献纳!”
(2).指献纳忠言之官,献纳臣。 宋 曾巩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其文章学问有过人者,宜在天子左右与访问、任献纳。”
(3).祀奉。汉书·夏侯胜传:“有司遂请尊 孝武帝庙 为 世宗庙 ,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纳,以明盛德。”
(4).奉献;进贡。宋史·富弼传:“自古唯 唐高祖 借兵於 突厥 ,当时赠遗,或称献纳。”《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叫小嘍囉牵了有的马匹,把庄里一应有的财赋,捎搭有四五十驮……却回来献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大国对小国,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献纳和贿赂。”
《漢語大詞典》:忠规(忠規)
(1).尽心规划;忠心谋划。 晋 潘岳 《西征赋》:“入 郑 都而抵掌,义 桓友 之忠规。”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若乃忠规密謨,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又言 寇準 忠规亮节,宜还之内地。”
(2).忠言规谏。《旧唐书·儒学传下·邢文伟》:“公譖申勗戒,聿荐忠规,敬寻来请,良符宿志。” 王闿运 《〈巫山天岫峰〉诗序》:“又考 宋玉 赋,知 高唐 齐地,神女忠规,乃作山祠铭,陈先 楚 开国主山氏 巫 之义,云雨朝暮,谬解克正焉。”
《漢語大詞典》:苦调(苦調)
(1).犹苦言,忠言。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义心多苦调,密此金玉声。”
(2).忧伤悲凉的声调。 清 黄景仁 《蕲口》诗:“中宵冰雪悄难寐,苦调哦彻朝霞天。”
《漢語大詞典》:苦辞(苦辭)
(1).忠言,逆耳之言。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因苦辞諫 敞 , 敞 涕泣为谢,多从其所规。” 唐 元稹 《酬乐天重寄别》诗:“却报君侯听苦辞,老头抛我欲何之?” 宋 苏轼 《叶嘉传》:“上饮踰度, 嘉 輒苦諫,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坚决辞让。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汝阴人》:“﹝少年﹞诣 许 曰:‘小妹粗家,窃慕盛德,欲託良缘於君子,如何?’ 许 以其神,不敢苦辞。”
(3).再三陈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國語辭典》:叩马(叩馬)  拼音:kòu mǎ
拉住马,不使前进。《史记。卷六一。伯夷传》:「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也作「扣马」。
《漢語大詞典》:无听(無聽)
指不纳忠言。逸周书·史记:“昔者县宗之君,佷而无听,执事不从。” 孔晁 注:“不纳忠言。”
分類:纳忠忠言
《漢語大詞典》:献纳臣(獻納臣)
进献忠言之臣。 唐 王维 《送邱为落第归江东》诗:“知 禰 ( 禰衡 )不能荐,羞称献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