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德音莫违(德音莫违)  拼音:dé yīn mò wéi
不要忘记他人劝诫的好话。《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国语辞典》:拉下过(拉下过)  拼音:lā xià guò
疏忽、忘记。
分类:疏忽忘记
《漢語大詞典》:负恩背义(負恩背義)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 太宗 攻 洛阳 , 庆 谋与 王 归 唐 ,谢曰:‘ 郑 以我奉箕箒者,缀公之心。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至 长安 ,则公家婢耳,愿送我还 东都 。’” 明 宋濂 《燕书》之十六:“君子曰:‘负恩背义,人弗戮,鬼斯戮之矣。’”亦作“ 负恩忘义 ”。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堦,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國語辭典》:负义忘恩(負義忘恩)  拼音:fù yì wàng ēn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与好处,反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情。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自来鱼雁无音信。」也作「忘恩负义」。
《國語辭典》:废寝忘食(廢寢忘食)  拼音:fèi qǐn wàng shí
形容专心努力工作或学习。《魏书。卷九四。阉官传。赵黑传》:「黑自以为䜣所陷,叹恨终日,废寝忘食,规报前怨。」也作「废寝忘餐」。
《漢語大詞典》:迁忘(遷忘)
因环境变化而忘记。 清 邵懿辰 《易安人墓表》:“君今出守,人事日生……与安人捨身相为之情,岁月遥遥,恐久渐迁忘。”
分類:环境忘记
《漢語大詞典》:弃智遗身(棄智遺身)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國語辭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后行事的依据。《战国策。赵策一》:「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唐。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
《國語辭典》:念念不忘  拼音:niàn niàn bù wàng
心里时时刻刻惦记著。《隋唐演义》第八五回:「玄宗因秦国夫人之死,益信公远之言不谬,念念不忘,然已无可如何。」《红楼梦》第四七回:「因其中有柳湘莲,薛藩自上次会过一次,已念念不忘。」
《國語辭典》:若存若亡  拼音:ruò cún ruò wáng
似有若无。《文选。马融。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
《漢語大詞典》:口吞三世
佛教语。谓忘记过去、现在、未来。 宋 苏辙 《〈筠州聪禅师得法颂〉序》:“禪师 聪公 昔以讲诵为业。晚游 浄慈本师 之室,诵 南岳 思大和尚 口吞三世诸佛语,迷闷不能入……既而礼 僧伽 像,醒然有觉,知三世可吞无疑也。”
《國語辭典》:没世不忘(沒世不忘)  拼音:mò shì bù wàng
没世,终身、一辈子。没世不忘指一辈子也不能忘记。《礼记。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也作「没齿难忘」。
分類:终身忘记
《國語辭典》:没齿难忘(沒齒難忘)  拼音:mò chǐ nán wàng
没齿,一辈子。没齿难忘指永远难以忘记。唐。李商隐〈为汝南公华州贺赦表〉:「司马谈阙陪盛礼,没齿难忘。」也作「没齿不忘」、「没齿难泯」、「没世不忘」、「没世难忘」、「没身不忘」。
分類:终身忘记
《國語辭典》:乐而忘返(樂而忘返)  拼音:lè ér wàng fǎn
欢乐无比而忘了返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因慕武林山水佳胜,携了小妾,到此一游。空身出来,游赏所需,只在炉火,所以乐而忘返。」《隋唐演义》第四六回:「隋室荒乱,主上巡幸江都,乐而忘返。」也作「乐而忘归」。
《國語辭典》:乐以忘忧(樂以忘憂)  拼音:lè yǐ wàng yōu
非常快乐而忘了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元。钱霖〈哨遍。试把贤愚穷究套〉:「一味的骄而且吝,甚的是乐以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