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弭忘
忘却。《诗·小雅·沔水》:“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遒。” 宋 司马光 《祭张尚书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没身衔戢,不敢弭忘。” 明 唐顺之 《与罗念庵修撰》:“年来世事扰扰,忧国一念,未能弭忘。”
分類:忘却
《漢語大詞典》:捐忘
忘却。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五:“吹嘘谁以益?江湖相捐忘。”
分類:忘却
《漢語大詞典》:相忘
彼此忘却。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白采 《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分類:彼此忘却
《國語辭典》:忘忧(忘憂)  拼音:wàng yōu
忘记忧愁。如:「喝酒只能让人暂时忘忧,却不能解决问题。」
《漢語大詞典》:忘世
忘却世情。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词:“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分類:忘却世情
《漢語大詞典》:忘倦
谓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輒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态风流,使人忘倦。”
《漢語大詞典》:失旧(失舊)
忘却故旧情分。后汉书·朱穆传:“昔在 仲尼 不失旧於 原壤 , 楚严 不忍章於絶缨。”
《國語辭典》:淡忘  拼音:dàn wàng
渐渐自记忆中消失。如:「他已淡忘了失恋的痛苦。」
《漢語大詞典》:遗生(遺生)
(1).忘却自我的存在。庄子·达生:“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成玄英 疏:“故弃世事则形逸而不劳,遗生涯则神凝而不损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2).捐躯;献身。吕氏春秋·士节:“二曰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高诱 注:“惟意所在,不必生也,故曰遗生也。”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程杵》诗:“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泛指去世。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谦 怪语曰:‘何不进耶?’对曰:‘遗生已久,无宜干突。’始悟是鬼。”
(3).馀生;残留的生命。《宋书·周朗传》:“自华夷争杀,戎夏竞威,破国则积尸竟邑,屠将则覆军满野,海内遗生,盖不餘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昔 齐懿公 游 申池 , 邴歜 、 阎职 二人害公於竹中,今池无復髣髴,然水侧尚有小小竹木,以时遗生也。”
《漢語大詞典》:遗神(遺神)
(1).指忘却一切物我、是非差别的精神状态。宋书·顾觊之传:“忘生而生愈全,遗神而神弥畅。”
(2).谓抛弃精神实质。 清 厉鹗 《〈懒园诗钞〉序》:“诸君言为 唐 诗工矣,拙者为之,得貌遗神。”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近岁已来,作者咸师 龚 魏 ,放言倡论,冒为经世之谈;袭貌遗神,流为偏僻之论。”
《漢語大詞典》:遗境(遺境)
忘却周围一切;遗忘万物。 唐 韦应物 《端居感怀》诗:“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漢語大詞典》:形废(形廢)
犹言忘却己身之存在。列子·汤问:“唯 黄帝 与 容成子 居 空峒 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 嵩山 之阿。” 张湛 注:“所谓心同死灰,形若枯木。”
《漢語大詞典》:失饥(失飢)
谓忘却饥饿。 唐 薛能 《海棠》诗:“负赏惭休饮,牵吟分失飢。”
分類:忘却饥饿
《漢語大詞典》:遗缅(遺緬)
谓忘却其远。 唐 韦应物 《自蒲塘驿回驾经历山水》诗:“性愜形岂劳,境殊路遗缅。”
分類:忘却
《國語辭典》:置之脑后(置之腦後)  拼音:zhì zhī nǎo hòu
不注意,不放在心上。《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