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慧忍。姓蒉。建康人。少出家住北多宝寺。无馀行解。止是爱好音声。初受业于安乐辩公。备得其法。而哀婉细妙特欲过之。齐文宣感梦之后集诸经师。乃共忍斟酌旧声诠品新异。制瑞应四十二契。忍所得最长妙。于是令慧满僧业僧尚超朗僧期超猷慧旭法律昙慧僧胤慧彖法慈等四十馀人皆就忍受学。遂传法于今。忍以隆昌元年卒。年四十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581 【介绍】: 南朝梁东海人,字隐忍。敏而好学,年十五,以文笔称。读史书三千余卷,试策高第。梁武帝大同中,为侯官令,甚得民和。陈文帝、宣帝间,除司空侯安都府记室参军。后除新安王府咨议参军事。
全陈文·卷十二
伯阳、字隐忍,东海人。梁中大通中、对策高第,补河东王国右常侍、东宫学士,临川王墨曹参军。大同中、出为侯官令。侯景之乱,浮海至广州,依萧勃,勃败,还居吴郡。天嘉中,为晋安王侍读,除侯安都司空记室参军。宣帝时,除新安王镇北记室参军、兼南徐州别驾,带东海郡丞,历临海王限外咨议参军,复为新安王镇右咨议参军,太建十三年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江陵人。依天皇寺落发受具。日诵法华维摩再过。久之以喧愦。徙居覆舟岩下。三十馀年。头陀精苦。观理明静。一定七日。粮粒常盈。苟或不继。饮水啖果而已。龛室仅容膝。冱冬炎夏。未尝出户。衣无葛絮。而破衲阅寒暑。无何一象自至。未几示疾。终于岩之北窟焉。春秋六十七。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法忍。江陵人。初投天皇寺出家。受具已后受持法华维摩。日常再遍。众聚多諠枯折由生。西往覆舟。岩下头陀自静观理。三十馀年木食麻衣破衲而已。自得幽林无求外护。升粒若尽继以水果。终不驰求。或一食七日跏坐求志。曾于一夏费米三斗。必限自恣犹盈五升。虽独宿非入戒科。而俭约一隅别行。所止龛室才容膝头。伏夏严冬形不出户。故寒不加絮热不减衣。安然守道无为而已。忽有一象无事至龛。经于数日。忍便现疾。于寺北窟右胁而终。春秋六十有七。衣钵尘朽众无预焉。评其估价。不至于十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674 【介绍】: 唐僧。蕲州黄梅人,一说浔阳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初住黄梅双峰山东山寺,人谓其法为东山法门。为佛教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二宗,为禅门南北宗之始。卒谥大满禅师。
全唐诗续补遗
蕲州黄梅县人,周氏子。隋文帝仁寿二年壬戌岁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成童,礼四祖为师。唐太宗贞观八年,受信大师衣法,为第五祖。阐化于破额山及黄梅县之东禅寺。以便养母濯港废斋,后名佛母堂,今东禅寺南隅有佛母墓。咸亨三年入县之东北三十里冯茂山结庵,上元三年乙亥岁二月十六日安坐而逝,寿七十四。建塔于东山即冯茂山。唐代宗谥大满禅师,塔曰法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周氏。蕲之黄梅人。生而秀异。识者以为其相之不及佛者七种。法当荷负宗乘。绍隆统寄。初东山有苦行僧。以栽松自业。人漫以栽松道者目之。老且死。寻扣方丈决别。信禅师则迎笑曰。汝去耶。吾以祖位待汝。汝其再来也。道者许诺。俄而周氏女子未嫁。而产一男。周氏之居近浊港。即遣婢远弃所产水中。再弃再弗溺。顾呱呱溯浮抵岸下。不得已而收举以归。父兄怒。必诘其所从来。女子则曰。昨儿偶出游。见衲衣蓬首者。挹儿求托宿。儿愧敢莫应。其人忽隐去。不可踪迹。久之觉身重。馀不敢有他也。父兄终不信而讳之。竟箠逐女子。遂与所产俱逃匿。然所产亦易育。甫七岁。𢹂以行丐。遇信禅师于道。而问其姓。答曰。姓则有。非常姓也。曰何姓。曰姓空。禅师于是以宿缘。而从其母乞为弟子。既薙落进具。仍受璨大师衣盔之传。而转授慧能。且说偈。以正统绪。其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地亦无生。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终于东山双峰寺。寿七十四。瘗全身。而塔其上。代宗朝追谥大满。塔号法雨。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弘忍。姓周氏。家寓淮左浔阳。一云黄梅人也。王父暨考。皆干名不利。贲于丘园。其母始娠。移月而光照庭室。终夕若昼。其生也灼烁如初异香袭人。举家欣骇。迨能言辞气与邻儿弗类。既成童丱绝其游弄。厥父偏爱因令诵书。无记应阻其宿熏。真心早萌其成现。一旦出明徙倚间如有所待。时东山信禅师邂逅至焉。问之曰。何姓名乎。对问朗畅区别有归。理逐言分。声随响答。信师熟视之。叹曰。此非凡童也。具体占之。止阙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胜任荷寄。乃遣人随其归舍。具告所亲喻之出家。父母欣然乃曰。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騃那堪击训。若垂虚受因无留吝。时年七岁也。至双峰习乎僧业不逭艰辛。夜则歛容而坐。恬澹自居。洎受形俱戒检精厉。信每以顿渐之旨日省月试之。忍闻言察理触事忘情。哑正受尘渴方饮水如也。信知其可教。悉以其道授之。复命建浮图。功毕密付法衣以为质要。将知龁雪山之肥腻构作醍醐餐海底之金刚栖倾巨树。拥纳之侣麇至蝉联。商人不入于化城。贫女大开于宝藏。入其趣者号东山法门欤。以高宗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告灭。报龄七十有四。是日氛雾冥暗山石崩圮。门弟子神秀等奉瘗全身于东山之冈也。初忍于咸亨初。命二三禅子各言其志。神秀先出偈。惠能和焉。乃以法服付慧能。受衣化于韶阳。神秀传法荆门洛下。南北之宗自兹始矣。又信禅师尝于九江遥望双峰。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开六岐。信谓忍曰。汝知之乎。曰师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信甚然之。及法融化金陵牛头山。贻厥孙谋至于慧忠。凡六人号牛头六祖。此则四祖法又分枝矣。然融望忍则庶孽耳。安可匹嫡乎。开元中太子文学闾丘均为塔碑焉。代宗敕谥大满禅师。塔曰法雨也。蕲春自唐季割属偏霸。暨开宝乙亥岁王师平江南之前。忍肉身堕泪如血珠焉。僧徒不测。乃李氏国亡之应也。今每岁孟冬州人邻邑奔集作忌斋。犹成繁盛矣。其讳日将近。必雨雾阴惨。不然霰雪交霏。至日则晴朗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3—871 【介绍】: 唐僧。陈留人,俗姓史。武宗会昌初出家于白草谷,结茅而居。节度使李彦佐嘉其名节,为建白草院于龙兴寺。尝刺血写经二百八十余卷。有《大悲论》、《三教毁伤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沛国陈留史氏子。蚤岁乡校读书。稍长偕计对策。不得志去。俄西游贺兰山中。爱白草谷。遂挂冠落发。结茆以居。乡里慕之。不待分卫。而酥酪之馈日给。会昌五年。诏废教。以地边远。不在禁例。节度使李彦佐。尤加敬。为于龙兴寺。别建白草院以邀之。大中七年。刺指血。缮书诸经。二百八十三卷。彦佐虑其成疾。谕之曰。师大乘学。要当久住世间。荷负正法。以利益含识。顾兹破肌沥膜。以从事笔研。而促其寿命。岂孔子所谓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者哉。于是著三教毁伤论。以见志。九年读大悲经。究寻四十二臂所表法。至无畏手而疑之。乃结坛祷请。阅旬浃。感空中双拳正印。历历可睹。因命工绘之以传。著大悲论六卷。或谤其非。忍复虔请。且使工濯笔铜碗以俟。忽宝性一华出碗中。枝叶鲜明殊甚。感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灭于白草院。寿五十九。以其年十月十七日。塔全身于水馆之南。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增忍。俗姓史氏。沛国陈留人也。典谒之年登其乡校。百氏简策寓目入神。艺文且工。乃随计吏数举不捷。会昌初薄游塞垣访古贺兰山。中得净地者白草谷。内发菩提心。顿挂儒冠直归释氏。乃薙草结茅为舍。倍切精进。羌胡之族竞臻供献酥酪。至五载节使李彦佐嘉其名节。于龙兴寺建别院号白草焉。盖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忍刺血写诸经。大中七年李公虑其枯悴。躬往敦论曰。师何独善一身行小乘行。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所利博哉。忍执情胶固遂著三教毁伤论以见志。帅览而益加崇重。九年因读大悲经。究寻四十二臂。至无畏手疑而结坛。浃旬祷请。自空中现其正印双拳历历可观。遂命画工绘写此臂焉。或有讥谤者。忍再精悫虔告。画工濯笔铜碗中忽感宝性华一朵。枝趺𩬞叶一皆鲜明。睹者惊叹。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灭于白草院。春秋五十九。以十月十七日。藏神于水馆之南建塔焉。初忍刺血写经。总二百八十三卷。画卢舍那。阁三十五尺。门一丈六尺。起样画大悲功德三轴。自著大悲论六卷。并藏诸箧笥焉。后节使唐恒夫。仰其遗迹奏乞旌劝。敕谥大师曰广慧。塔曰念定。弟子无辙亦致远之高足。赍血书经二卷瑞华碗一枚诣阙奏呈。宣赐紫衣。天复中终。及梁乾化初。中书令西平王韩公逊录遗迹奏闻。太祖敕致谥曰法空。别赐紫方袍。塞垣荣之。后唐同光中从事薛昭纪为碑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6 【介绍】: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年十八得度,从神悟禅师讲学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神宗元丰中移灵芝寺,居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赐谥大智律师。有《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芝园集》等。
全宋诗
释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释氏疑年录》卷七),字湛如,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传天台教观,深明教律。神宗元丰中住灵芝崇福寺,历三十年。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有《芝园集》二卷、《补续芝园集》一卷、《芝园遗编》三卷传世。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临安志》卷七○、七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唐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礼神悟大师处谦习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元丰中住持杭州灵芝寺,历三十年。著述颇丰,今存《无量寿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资持》、《济缘》、《行宗》诸记,又有《芝园集》二卷及《芝苑遗编》、《补续芝园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见《咸淳临安志》卷七○,《释门正统》卷八,《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遂抠衣出门。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又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见。顿渐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杨无为赞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心常在四威仪。初入廛时人不识。虚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灵芝。凡三十年。众常数百。尝言化当世莫若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撰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自号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渔人皆闻天乐声。建塔灵芝西北。谥大智。 赞曰。 毗尼秘藏  终南著称  中微孰振  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  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  天乐来迎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年十八通《法华》,试经得度,专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师讲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乃从广慈授菩萨戒,慧定珠圆,威仪中度,纲领条贯,罔不兼备。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苦行清修,遐迩感应,重造明州五台戒坛。坛成,有一老人神气超迈,眉须皓白,进而启曰:“愿献三珠用贺新坛。”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飘然竟去。因置珠坛心,屡有光异。其后坛主尝会十师,开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坛,忽睹圆光外彻,中见善财童子。僧乃惊呼,众起视之,悉皆环礼。自是益昭虔恳,而珠光所见神异非一,世所罕闻。元丰间继真悟主昭庆。晚居灵芝。三十年摄𪗋讲授,众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此法门。”有义天远来求法,为授菩萨戒。登坛六十馀会,度者几及万人,所至伽蓝必为结界。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众讽《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谥“大智律师”,塔曰“戒光”。著有《资持记》以释《南山行事钞》,《济缘记》以释《羯磨疏》,《行宗记》以释《戒疏》,《住法记》以释《遗教疏》,《报恩记》以释《盂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诸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尝谓其徒曰:“欲化当世,无如讲说。若垂来兹,必资著述。”故口诵手书,孜孜不辍,累岁积学,老而忘疲,其精诣所至,福应斯闳,珠光祥善,有自来矣。照有《题白云庵》诗曰:“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郤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照尝持钵乞食,无为居士杨杰颂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言常在四威仪。初时入廛人不识,虚空自有鬼神知。”又释元复赞云:“毗尼秘藏,终南著称。中微谁振,大智崛兴。仪合万行,论集诸乘。芝园西迈,天乐来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公廙,字忍庵(《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三),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为屯田员外郎(《宋史·职官志》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8 【介绍】: 元东平寿张人,本居汴,金末东迁,字大用,号忍斋。蒙哥汗时,忽必烈南下攻宋,以荐为经略司知事。至元十年,授太常太祝。宋亡后,为杭州安抚司经历。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按部湖广,为陈天祥辨诬,使桑哥为之气沮。又劾权臣卢世荣等不法事。成宗时,终官佥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聚书万卷,名墨庄。有《忍斋行稿》、《释奠通礼》、《集验方》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大用,其先汴人。徙寿张累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待制不赴大德中佥淮西江北道廉访司事有忍斋行藁四十卷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叔豫,字顺动,号忍庵,江西永新县人。永乐三年(1405年)中式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中解元)。永乐四年(1406年)联捷丙戌科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编撰《永乐大典》。有学生刘如贵、彭学用、刘邦善、戴礼、欧阳奎、陈至中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密行,字寂忍,姓谷氏,宜良人也。父思节,母时氏,均有善念。寂行年十四,即舍入竹子山竹林寺,从顺语剃度,随侍三年,渐通经谕。乃辞,往云台拜读《楞严》。年十九,忽感念无常,欲离生死,有僧自鸡足来,为道最上乘禅,聆之心喜,恳乞开示,因导以赵州狗子语,历究五载,了无着处。后遇济凡,谓之曰:“参禅到无可奈何处方是得力处,如战士失郤宝刀赤手徒搏奋斗,直前夺取敌人手中器械方能杀出去也。”即于言下有省。往参破山,一日砌下偶见蜈蚣,以石击断,破山见截齐动,因问曰:“他性命在那头?”密行曰:“一举两得。”破山曰:“否否。”即呈偈曰:“者个蜈蚣大煞奇,战场不帕断头皮。拦腰一击重开眼,正是当场施毒时。”山肯之,乃付以源流嗣曹溪正派。且书偈曰: “蚊子喁喁上铁牛,无容下嘴处难酬。纷纷一夏归山后,遇虎逢龙且出头。”后驻锡衡州南云寺,更弘法于云南会城妙音慈云诸刹。寂年五十八,有语录数卷。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朝宗。常州陈氏子。弱冠出家。谒天童于金粟。茫无所入。遍礼诸方。后随童赴育王请。寺碑有刻大千禅师垂语云。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被童逼拶。坐卧不安。经两旦。蓦然除去鲠胸之物。趋见童下。语曰。惟人自肯乃方亲。童曰。亦未在。师笑曰。和尚只做得大千儿孙。便出。已而闻童自答曰。自肉食不尽。方省悟未在之旨。住后上堂。僧问狗子佛性。赵州因甚道无。师曰。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居士问。如何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师曰。上大人丘乙己。士不觉失笑。师乃大笑曰。元来是你家常茶饭。士无语。又居士阅语录。至敛手哭苍天处。笑问曰。他当时为甚么哭。师曰。你今为甚么笑。曰弟子解他这一哭不得。师曰。你今还解得你这一笑么。曰我笑他这一哭。师曰。他正哭你这一笑。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二
苏子桢,字忍木。顺德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彭甫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彭甫(1451年—1553年),字原岳,号忍庵,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福建乡试第三十七名,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迁员外郎。藏书数万卷,公退读书,茶饭不思。擢广西提学佥事,改湖广。值刘瑾擅政,疏乞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八五
王纬(一四五八 — ?),原名组纬,字文衡,号忍庵。东莞人。王恪之子,王缜之兄。习《诗经》。明孝宗弘治八年(一四九五)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二。
赵焱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焱(1482年—?),字光霁,号忍斋,山东济南府齐河县人,军籍。山东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二百九名,登第三甲第八十二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叶县知县,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