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苦类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苦类智忍之略。
【三藏法数】
苦,即色界、无色界、生死之苦。类,即流类。谓观欲界苦谛之后,复观上二界苦谛,亦生无漏法忍,是欲界苦法忍之流类,是名苦类忍。(上二界者,即色界、无色界也。)
歌利王害忍辱仙
【佛学大辞典】
(本生)往昔佛生于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为化度众生于城外修禅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舍王来佛处。佛为说法,王见之生恶心。问佛曰:汝得罗汉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见女人耶?佛曰:我虽未断贪结,内心实无贪著。(中略)王即试之,截佛耳而颜容不变,群臣谏王,欲使中止,王不听。更劓鼻削手,而相好圆满,无少变化。时天大雨沙石。王心大怖畏,诣佛处忏愧请哀悯。佛曰:我心如无瞋亦无贪。王言大德,云何知心无瞋恨?佛言我若无瞋恨,即将令此身如元。如是发愿已,身即复本,王益忏愧,遂入佛门。见涅槃经三十一。金刚经曰:「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智度论十四之说同之,度无极集五之说,缘起少异,经和律异相八引之。
信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忍五忍六忍之中各有信忍。(参见:忍)
【三藏法数】
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三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十地中初欢喜地,二地即离垢地,三地即发光地。)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證,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耐怨害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忍之一。(参见:忍)
【三藏法数】
谓人以怨憎毒害而加于我,即能安心忍耐而无返报之心,是名耐怨害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悟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韦提希夫人以现见阿弥陀佛。廓然大悟,得无生之忍。是为悟忍。又曰喜忍,亦名信忍。十信位之忍也。观经定善义曰:「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何胜踊跃,因玆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中略)是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
能安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乘观之一。
能忍
【佛学大辞典】
(佛名)释迦一译能忍。能忍而出现于五浊恶世之义也。梵网经义疏上曰:「释迦牟尼者,瑞应经译为能儒,亦云能仁,又能忍,亦云直林。牟尼者,身口意满,或云度沃焦,此是异说。」
能得忍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忍陀罗尼同。
寂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寂静与忍辱也。指要钞序曰:「被寂忍之衣据大慈室。」
寂灭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忍之一。(参见:忍)
【三藏法数】
谓第十法云地,等觉菩萨,妙觉果佛,诸惑断尽,清净无为,湛然寂灭,故名寂灭忍。(等觉者,以去后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也。妙觉者,智照圆明,不可思议也。若论四十二位,则开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各为一位,今但论四十位,则以等觉、妙觉摄于法云地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第一第二第三法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得三法忍愿)
深法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甚深之法忍也,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又曰:「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参见:忍)
【佛学常见辞汇】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深浅的差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得三法忍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之第四十八,使十方诸菩萨得三种法忍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法忍为證悟之异名。法为所證之理,心安于法为忍,忍有浅深之差别,仁王经明伏忍顺忍信忍生忍寂灭忍之五忍,本经之下明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之三忍,此三忍或言是仁王经五忍中之前三忍,或言是本经所说之三忍。
喜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说三忍之一。现见阿弥陀佛而心生欢喜之时,得无生法忍,是名喜忍。观无量寿经曰:「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观经序分义曰:「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何胜踊跃。因慈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
紫磨忍辱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佛紫磨金色之身,有忍辱柔软之相。忍辱者,为有情非情所被,堪忍痛恼,不起瞋恚忿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