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忍行五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行堪忍,则有无根,无呵,众人爱,有好名,生善道之五德也。
忍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生法忍之悟地位也。大集经九曰:「是人不久得忍地。」
【佛学常见辞汇】
觉悟无生法忍的地位。
忍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善根中忍法之位也。(参见:忍法)。【又】总谓證真理之位,忍者心住于真理而不动也。【又】仁王经所说五忍之位也。宋高僧传不空传曰:「测其忍位莫定高下。」
【佛学常见辞汇】
1。七善根中忍法之位。2。总称證悟真理之位。忍即安忍,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动摇的意思。
【三藏法数】
忍者,忍可也。谓由前所得相似之解,增进善根,于四谛境,堪忍乐欲,故名忍位。
忍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贤位之第六,四善根之第三位名也。于四谛之理忍可决定而不动之智,谓之忍,其智谓之法。俱舍论二十三曰:「此顶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忍法。于四谛理能忍可中此最胜故。」
【佛学常见辞汇】
1。七贤位之一。2。四善根之一。
忍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贤位之第六,四善根之第三位名也。于四谛之理忍可决定而不动之智,谓之忍,其智谓之法。俱舍论二十三曰:「此顶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忍法。于四谛理能忍可中此最胜故。」
【佛学常见辞汇】
1。七贤位之一。2。四善根之一。
忍法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忍法为声闻人进趣之位名,故云位。(参见:忍法)。
忍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贤位之第六,四善根之第三位名也。于四谛之理忍可决定而不动之智,谓之忍,其智谓之法。俱舍论二十三曰:「此顶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忍法。于四谛理能忍可中此最胜故。」
【佛学常见辞汇】
1。七贤位之一。2。四善根之一。
忍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陀罗尼之一。(参见:陀罗尼)
【三藏法数】
忍,即安忍。谓诸菩萨成就坚固之行,于所闻法,得精进忍,是名忍陀罗尼。
忍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波罗蜜)
忍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娑婆世界也。娑婆译曰堪忍,又译忍。以此界之众生而堪忍于恶故也,又以菩萨于此土忍恶而为教化故也。(参见:堪忍世界)
【佛学常见辞汇】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或堪忍。
堪忍世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娑婆世界之译名。此界众生忍为恶故,又诸菩萨,为教化忍受劳倦故,名曰堪忍世界。文句二下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
忍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羼提Ks!a%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法界次第下之上曰:「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维摩经佛国品曰:「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注「肇曰:忍辱和颜,故系以容相,而岂直形报而已。」
【佛学常见辞汇】
忍受各种侮辱而不起瞋恚恼恨,为六波罗蜜之一。
【俗语佛源】
梵语ksanti,音译「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又名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在佛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法华经·序品》说:「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这就是说,修忍辱的人,能够忍受外来的一切侮辱和恼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经》中所说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话说:「逆来顺受」(语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十二),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出家修行者来说,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修「忍辱」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关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败。今引申为有事业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击和困难而不能忍受,则将一事无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见《论语·卫灵公》)。忍辱一词在《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引申为「忍辱负重」,形容一个人忍受屈辱并承担重任。(无名氏)
【三藏法数】
谓人若遇非理相干,能以情恕,安忍不动,是名忍辱。
【三藏法数】
忍辱者,谓于违逆之境,遇诸毁骂恼害之事,皆能安忍,心无恚恨也。
忍辱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忍辱之心,以能防一切之外障,故譬以衣,遂为袈裟之总名。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三昧经袈裟名忍辱铠。」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的总称。
【三藏法数】
谓弘经之人,当行忍辱之行,遮蔽一切众生恶障及烦恼等丑,喻之如衣。故经云:柔和,忍辱衣也。
忍辱仙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如来,于因位为忍辱仙,修忍辱之行,为歌利王支分其身。證道歌曰:「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忍辱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于此二法能安然不动,故名忍辱地。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忍辱草
【佛学大辞典】
(植物)生于雪山之草名。涅槃经二十七曰:「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
忍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罗云忍辱经之略称。
忍辱铠
【佛学大辞典】
(譬喻)忍辱能防一切之外难,故譬以甲铠。法华经劝持品曰:「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