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羞忍耻(包羞忍恥)  拼音:bāo xiū rěn chǐ
容忍羞愧、耻辱。唐。杜牧 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一○出:「在家中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耻。」
《漢語大詞典》:半臂忍寒
宋 代 宋祁 的故事。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 宋祁 ﹞多内宠,后庭曳罗綺者甚众,尝宴於 锦江 ,偶微寒,命取半臂,诸婢各送一枚,凡十餘枚皆至, 子京 ( 宋祁 )视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归。”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浪淘沙》附长句:“令我忽忆半臂忍寒 宋使君 ,又忆五花杀马 王学士 。不辞白髮映红粧,请卿试看风流子。”
分類:宋祁
《漢語大詞典》:担惊忍怕(擔驚忍怕)
担心害怕。谓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亦作“ 担惊受恐 ”、“ 担惊受怕 ”。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水浒传》第二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欧阳予倩 《屏风后》:“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
《漢語大詞典》:充忍
充仞。《淮南子·本经训》:“施者不德,受者不让,德交归焉,而莫之充忍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八:“忍有刃音,故又与牣通。”
《國語辭典》: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拼音: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如果这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表示对某事已忍无可忍。《晋书。卷六○。解系传》:「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也作「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國語辭典》:气忍声吞(氣忍聲吞)  拼音:qì rěn shēng tūn
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你道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也作「忍气吞声」。
《漢語大詞典》:胊忍
1.见"胊?"。
《國語辭典》:声吞气忍(聲吞氣忍)  拼音:shēng tūn qì rěn
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也作「忍气吞声」。
《國語辭典》:是可忍,孰不可忍  拼音: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是无法容忍的。表示对某事已忍无可忍。《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意已决,便死何惧。」
《漢語大詞典》:贳忍(貰忍)
宽恕容忍。 宋 苏洵 《广士》:“择之以才,待之以礼,恕其小过而弃絶其大恶之不可貰忍者,而后察其贤有功而爵之。”
分類:宽恕容忍
《漢語大詞典》:嚅忍
谓欲言而止。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仲春奉访,极欲一攄积愫;而嚅忍未敢,正惧兄之以妄言见督耳。”
《國語辭典》:忍气吞声(忍氣吞聲)  拼音:rěn qì tūn shēng
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金瓶梅》第四一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只是著人上门坐守,甚至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也作「吞声忍气」、「吞声饮气」、「气忍声吞」、「声吞气忍」。
《國語辭典》:忍辱负重(忍辱負重)  拼音:rěn rù fù zhòng
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國語辭典》:忍辱含垢  拼音:rěn rù hán gòu
忍受羞辱。汉。班昭《女诫。卑弱》:「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也作「忍耻含垢」、「忍耻含羞」、「忍辱含羞」。
分類:忍耻耻辱
《国语辞典》:忍辱求全  拼音:rěn rù qiú quán
忍受屈辱以顾全大局。如:「为了完成任务,请大家忍辱求全,暂时按捺住脾气,不要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