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忌(無忌)  拼音:wú jì
1.没有猜忌。《三国志。卷四三。蜀书。吕凯传》:「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托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
2.毫无忌惮。《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自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3.没有忌讳。如:「童言无忌」。
《國語辭典》:忌惮(忌憚)  拼音:jì dàn
有所畏惧而不敢妄为。《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金瓶梅》第一八回:「或吃茶吃饭,穿房入屋,打牙犯嘴,挨肩擦膀,通不忌惮。」
分類:顾虑畏惧
《國語辭典》:忌讳(忌諱)  拼音:jì huì
1.避忌、隐讳某些言语或举动。《红楼梦》第六○回:「人家还没拿进个什么儿来,就说使不得,不乾不净的东西忌讳。」《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我知道黄老爷是没忌讳的人,只管哭,不要紧的。」
2.北方方言。指醋。以酒发酵或以米、麦、高粱等酿成的酸味液体。
《漢語大詞典》:不忌
不畏忌;不嫉妬;不忌讳。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列子·汤问:“﹝ 终北国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儕居。”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么吵吵 是个不忌生冷的人,什么话他都嘴一张就说了,不管你受得住受不住。”
《國語辭典》:切忌  拼音:qiè jì
1.非常忌讳、务求避免。儆戒的话。宋。戴复古 论诗十绝之四:「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2.极为猜忌。《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传上。夏侯端传》:「但主上晓察,情多猜忍,切忌诸李,强者先诛。」
《國語辭典》:猜忌  拼音:cāi jì
因不信任他人,而猜想其将不利于自己。《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传》:「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红楼梦》第二七回:「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昔猜忌,好弄小性儿的。」也作「猜嫌」。
《國語辭典》:顾忌(顧忌)  拼音:gù jì
有所顾虑畏忌而不敢尽情说话或行事。宋。苏轼〈荀卿论〉:「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
《國語辭典》:畏忌  拼音:wèi jì
畏惧顾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汉书。卷六○。杜周传》:「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欲以熏轑天下。」
《國語辭典》:忌日  拼音:jì rì
1.人去世的日子。《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我想今日是父亲忌日,必得符箓超拔,故此到观中,见你舅舅。」也称为「忌辰」。
2.不吉利的日子。《齐民要术。卷一。种谷》:「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國語辭典》:拘忌  拼音:jū jì
拘束、顾忌。《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
《國語辭典》:多忌  拼音:duō jì
多猜疑、多猜忌。三国魏。王粲〈赠文叔良〉诗:「人之多忌,掩之实难。」南朝宋。谢灵运〈拟邺中集诗。魏太子诗〉:「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
《國語辭典》:疑忌  拼音:yí jì
因不信任而产生忌惮、妒恨。《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文明小史》第三七回:「留意些,犯不著对几个明白道理的学生,生出疑忌的意思才是。」
《國語辭典》:忌辰  拼音:jì chén
人去世的日子,旧俗在此日禁止娱乐行为,故称为「忌辰」。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但过小祥忌辰,展开与他烧些香纸,奠些凉浆水饭,也是奴家心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过了两日,却是亡夫忌辰。」也称为「忌日」。
分類:忌辰忌日
《國語辭典》:妒忌  拼音:dù jì
憎恨他人胜过自己。《大宋宣和遗事。贞集》:「留汝宫中,外有父兄之雠,内有妒忌之意,一旦祸起,吾悔何及!」《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比我强的他瞧不起我,所以不能同他说话;那不如我的又要妒忌我,又不能同他说话。」也作「妒嫉」。
《漢語大詞典》:忌器
谓有所顾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是以深刻固爵位者愈得志,而大臣误国者终以忌器不可论列。”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与今所传本异,盖时有忌器之嫌也。”参见“ 投鼠忌器 ”。
分類:有所顾忌
《國語辭典》:投鼠忌器  拼音:tóu shǔ jì qì
想掷打老鼠,却担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击坏而不敢下手。语本《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后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下手。《三国演义》第二○回:「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也作「投鼠之忌」、「掷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