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心意
汤火
心气
心想
心精
思绪
病心
烦心
鸥情
焦渴
心景
疑怀
烦肠
志情
燥火
《國語辭典》:心意  拼音:xīn yì
1.意思、意念。如:「我辞职的心意已定,绝不更改。」《七侠五义》第三五回:「他便思前想后,总要把颜生害了才合心意。」
2.情意、心情。如:「送上薄礼,聊表心意。」《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又恰恰的碰上了他那一腔酸心恨事,动了个同病相怜的心意。」
《國語辭典》:汤火(湯火)  拼音:tāng huǒ
热汤烈火。比喻能致人死伤的事物。《列子。杨朱》:「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史记。卷二五。律书》:「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國語辭典》:心气(心氣)  拼音:xīn qì
1.志气。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尔时心气壮,百事谓己能。」《聊斋志异。卷五。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望。」
2.心思。如:「此人城府颇深,不易让人猜透他的心气。」
3.心情。如:「心气平和」。
4.中医上称心脏之气为「心气」,大约是指心脏功能的强弱而言。如:「心气不足」。
《漢語大詞典》:心想
(1).思想;感情。 唐 沈佺期 《夜泊越州逢北使》诗:“容颜荒外老,心想域中愚。”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张蕴古大宝箴:“一彼此於胸臆,捐好恶於心想。”
(2).心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到得天明,起来梳洗罢,吃了饭,到铺中心忙意乱,做些买卖也没心想。” 柔石 《二月》:“你已经没有 女佛山 旅行的心想了么?”
《漢語大詞典》:心精
(1).心情。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心精好恶,於事验,谓之性。”
(2).心神专一。 唐 韦应物 《学仙吟》之二:“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3).心思;神思。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陆釴 曰:‘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若作家,必如谢絶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
《國語辭典》:思绪(思緒)  拼音:sī xù
1.繁复的思虑、情绪。南朝梁。柳恽 捣衣诗:「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江湖思绪萦,讴哑摇舴艋。」
2.思路。《晋书。卷五五。夏侯湛等传》史臣曰:「安仁思绪云骞,词锋景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漢語大詞典》:病心
(1).谓患心痛之疾。庄子·天运:“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2).指人的心理行为等发生异常状态的疾病。 宋 张师正 括异志·钱斋郎:“一日,其妻被夫之衣冠,语言皆男子也,状如病心。”
(3).指病中的心情。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上报疾状,次序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前蜀 韦庄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画角莫吹残月夜,病心方忆故园春。”
《國語辭典》:烦心(煩心)  拼音:fán xīn
心里感到烦躁。如:「近来烦心的事太多了,头发都白了许多。」
《漢語大詞典》:鸥情(鷗情)
指隐退的心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鵷侣从兹洽,鸥情转自縻。” 元 倪瓒 《快雪斋中命余诗因赋》:“古人与我不竝世,鹤思鸥情逈愁絶。”
分類:隐退心情
《國語辭典》:焦渴  拼音:jiāo kě
1.极为口渴。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聊斋志异。卷一二。刘全》:「三年前,仆从泰山来,焦渴欲死。」
2.比喻急切的心情。《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虽怀焦渴,曷缘见明?」
《漢語大詞典》:心景
心情;心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数日徘徊,心景殆不可过。”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寐时之梦,寤时之心景也。”
分類:心情心境
《漢語大詞典》:疑怀(疑懷)
(1).指疑虑的心情。 唐 孟郊 《秋怀》诗:“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2).猜疑。《再生缘》第五二回:“今日不知冲险地,下回须要避疑怀。”
《漢語大詞典》:烦肠(煩腸)
指躁郁的心情。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空大亭以见处,憩水木之幽茂;逞英心於纵博,沃烦肠以清酎。”
分類:心情
《漢語大詞典》:志情
心情。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夫民用俭则易足,易足则力有餘,力有餘则志情泰,乐治之心於是生焉。”
分類:心情
《漢語大詞典》:燥火
(1).烈火。《西游记》第六二回:“单道 唐三藏 师徒四众……借得纯阴宝扇,搧熄燥火遥山。”
(2).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方将下山,而归路已迷,心中燥火如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