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思  拼音:xīn sī
智力、思想。《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三淮南之心思坟墓,大王不忧,臣恐救兵之不专。」
《國語辭典》:心思  拼音:xīn si
1.意思、主见。如:「谁知他是什么心思?」
2.情趣。如:「一想到事情没做完,他怎么会有心思去玩。」
《国语辞典》:花心思  拼音:huā xīn sī
用心费神。如:「这座花灯外型新颖而有创意,足见设计者颇花心思。」
分类:用心费神
《國語辭典》:中心思想  拼音:zhōng xīn sī xiǎng
在某种思想体系中,主要且又最根本的思想。如:「中庸之道为儒家的中心思想。」
《漢語大詞典》:枉费心思(枉費心思)
同“ 枉费心机 ”。 柔石 《二月》:“ 萧先生 实在可以佩服,不过枉费心思。”
《國語辭典》:挖空心思  拼音:wā kōng xīn sī
形容费尽心思、心机。《荡寇志》第五六回:「今此贼挖空心思,用到如许密计,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
分類:费尽心机
《漢語大詞典》:眼想心思
形容思念之切。 唐 无名氏 《杂词》:“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分類:思念
《漢語大詞典》:一门心思(一門心思)
一心一意。 苏晨 《落霞》:“这倒不是他一门心思想扬名于后世,而实在是有些不服气从我国传出气的篆刻艺术,如今却在 日本 比我们来得发达。” 孙华炳 《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分類:一心一意
《国语辞典》:目盼心思  拼音:mù pàn xīn sī
形容企盼想念的殷切。《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二。馀庆记。深闺幽思》:「你那里好风光,目盼心思,时刻何曾放。」
《国语辞典》:竭尽心思(竭尽心思)  拼音:jié jìn xīn sī
用尽心血,耗尽脑力。如:「他为研究工作竭尽心思,成绩斐然。」
《国语辞典》:用尽心思(用尽心思)  拼音:yòng jìn xīn sī
想尽了办法。如:「他用尽心思,想出国留学。」、「多数父母都是用尽心思去关爱孩子。」
《国语辞典》:白费心思(白费心思)  拼音:bái fèi xīn sī
花了不少气力动脑筋,甚至使出计谋,却无效果。如:「事情已成定局,你别再白费心思了。」
《漢語大詞典》:笃定心思(篤定心思)
方言。谓心中安定。 张英 《老年突击队》四:“ 武大炮 ,你在这儿笃定心思汰淋浴,你的老婆已经哭到厂里来找你啦!”
《漢語大詞典》:撂心思
经心。例如:他对家事全不撂心思。
分類:经心
《漢語大詞典》:思量
志趣和器量。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评:“ 黄权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晋书·魏舒传:“司徒 剧阳子 舒 体道弘粹,思量佳远。”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怎么今日就这样骄其妻妾,思量高尚?”
《國語辭典》: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长宽各一寸的面积。
2.比喻心。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你是个慈悲方寸,望恕却少年心性,少年心性。」也作「方寸地」。
3.心绪、思绪。《魏书。卷七九。董绍传》:「老母在洛,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漢語大詞典》:方寸心
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 唐 贾岛 《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
分類:胸中
《漢語大詞典》:方寸乱(方寸亂)
心绪烦乱;无主张。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辞。”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乱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儿方寸乱矣,敢请诸君早计之。”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