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俗心
追求利禄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漢語大詞典》:溺心
(1).沉溺心灵。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於红紫。”
(2).潜沉心志。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书》:“但古人於艺以为聚精会神极深研几之实,而今人於艺则以为溺心玩物争能好胜之具。” 宋 杨楫 《〈云谷杂记〉题跋》:“予既嘉其为人,且虑其溺心於是,反缓其所当行者。”
《國語辭典》:恒心(恆心)  拼音:héng xīn
恒久不变的心志。《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乡里的妈妈儿,可晓得甚么叫作恒心,她又晓得甚么叫作定力?」
《國語辭典》:离异(離異)  拼音:lí yì
离婚。如:「父母离异,儿女是无辜的受害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听著一面之词,离异了我。我生前无分辨处,做鬼也要明白此事!」
《漢語大詞典》:尽志(盡志)
竭尽心志。礼记·祭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宋史·乐志八》:“竭诚尽志,荐兹累觴。”
《漢語大詞典》:放志
放纵心志。 晋 陆云 《逸民赋》:“眇区外而放志兮,眷天路而怡颜。”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序》:“余放志西斋,从宦北闕。”
分類:放纵心志
《漢語大詞典》:三心
(1).谓心志不专一。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九:“ 婴 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2).佛教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为三心。见《金刚经》。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亦有三心未灭,七反餘生。应会天宫,就斋龙海。”
《漢語大詞典》:倾意(傾意)
(1).谓惑乱人的心志。汉书·佞倖传赞:“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故事有顺而相贼,反而相成。美疢之滋毒,不若药石之生我也;柔曼之倾意,不若奇丑之益德也。”
(2).犹尽心。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
(3).迎合,奉承。南史·王弘传:“﹝ 王僧达 ﹞表谢,言不能因依左右,倾意权贵。”
《漢語大詞典》:离德(離德)
心志不同,不一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吉 也闻之,弃同即异,是为离德。”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君臣上下之间,涣然有离德者也。”
《漢語大詞典》:道思
(1).表达心志。《楚辞·九章·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马茂元 注:“道,言也。道思,犹言言志。”
(2).归隐的念头;出世之想。 宋 徐铉 《相公垂览和诗复贻长句辄次来韵》:“西院春归道思深,披衣閒听鸣猿吟。”
《國語辭典》:离贰(離貳)  拼音:lí èr
有异心、贰心。《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纪》:「悦果疑其左右有异志,左右不自安,众遂离贰。」
《國語辭典》:伤气(傷氣)  拼音:shāng qì
1.丧气、短气。《文选。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2.中医上指损伤元气。
《國語辭典》:二志  拼音:èr zhì
异心,两样心志。《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刘毅传》:「二志靡成,聿劳我心。」《三国演义》第五回:「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漢語大詞典》:道志
言志;表达情志。 唐 权德舆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至於营合道志,咏言比事,有久敬之义焉。”
引导、劝导其心志向善的方面发展。礼记·礼器:“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脩乐以道志。” 郑玄 注:“劝之善也。” 陆德明 释文:“道音导。”
《漢語大詞典》:逆意
(1).违背尊长的心意。 汉 贾谊 新书·数宁:“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独曰未治。恐逆意触死罪。”
(2).指违背自己的心意。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僕虽有志事学,亦不可遂……虽常以古书自磨濯,遇有逆意处,思有亲友讲説而不可见。”
(3).叛逆的心志。魏书·陆俟传:“反心逆意,既异餘犯,虽欲矜恕,未如之何。”
(4).预料。 清 唐甄 潜书·贞隐:“昔者 吕望 之未遇也,不逆意其得志于八十之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