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8,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德
德望
先德
广德
上德
怀德
全德
德门
德厚
合德
恩德
德裕
比德
隐德
清德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经。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
2.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官。九嫔》。《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也称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大戴礼。卫将军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语。指四种特徵。《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
《國語辭典》:德望  拼音:dé wàng
道德与声望。《晋书。卷七七。陆晔传》:「以玩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杨时传》:「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
《國語辭典》:先德  拼音:xiān dé
1.先人的德行。《战国策。赵策二》:「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况世哲继轨,先德在民。」
2.有德行的前辈。《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先德韬光,君道方被。」唐。张九龄〈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诗:「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国语辞典》:广德(广德)  拼音:guǎng dé
1.县名。位于安徽省与浙江省交界处,县境内以多山闻名。
2.唐朝代宗的年号(西元763~764)。
3.宽厚的德性。《老子》第四一章:「广德若不足。」
《漢語大詞典》:上德
(1).至德;盛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解老:“德盛之谓上德。”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自非上德横乎天地,高绩格於区宇,烈誉馥於一时,茂名鬱乎当世者,岂有降今日而莫先哉!” 元 耶律楚材 《题万寿碑阴》诗:“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2).指帝德。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諭,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3).借指帝王。 明 徐渭 《代被论乞免得温旨谢表》:“重誓餘生,捐酬上德。”
(4).崇尚德行。上,通“ 尚 ”。管子·戒:“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二月, 晋 郤縠 卒, 原軫 将中军, 胥臣 佐下军,上德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
《漢語大詞典》:怀德(懷德)
(1).感念恩德。书·洛诰:“王伻 殷 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 周 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北史·贺拔胜传:“ 胜 自是以后,每执弓矢,见鸟兽南向者,皆不射之,以申怀德之意。”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他们对于丞相特别是畏威怀德。”
(2).怀有德行。《诗·大雅·板》:“怀德惟寧,宗子维城。” 高亨 注:“怀德,有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诸大夫怀德抱术,各守一分以保社稷,孤何忧焉。”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至司徒 安 ,怀德於身, 袁氏 遂大显。” 明 刘基 《樵渔子对》:“是故怀德之士,莫不龙跃九渊,凤翥高云。”
《國語辭典》:全德  拼音:quán dé
道德完备无瑕缺。《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传》:「而佚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
《國語辭典》:德门(德門)  拼音:dé mén
有德之家。《南史。卷一九。列传。谢方明》:「方明行己之度,玄晖藻缋之奇,各擅一时,可谓德门者矣。」唐。韩愈 祭左司李员外太夫人文:「胄于茂族,配此德门。克成厥家,享有全福。」
分類:有德
《國語辭典》:德厚  拼音:dé hòu
德泽深厚、恩德广施。《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國語辭典》:德厚流光  拼音:dé hòu liú guāng
德泽广厚,光耀后世。《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唐。韩愈〈禘祫议〉:「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
《漢語大詞典》:合德
(1).犹同德。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天人同道,大人与天合德。”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乾坤与之而合德,夷夏有之而一贯。”参见“ 合 ”。
(2). 汉 代美女。 赵飞燕 之妹。相传其肤滑体香,性醇粹,善音辞。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后为 成帝 所幸,谓为温柔乡。见《赵飞燕外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飞燕 掌上可舞, 合德 肤滑不濡, 文君 眉若远山, 丽华 名动人主。” 清 朱锡 《幽梦续影》:“水仙……以 西子 为色,以 合德 为香,以 飞燕 为态,以 宓妃 为名,花中无第二品矣。”
《國語辭典》:恩德  拼音:ēn dé
深厚的恩惠。《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恐怕事出不测,怎不有负大王恩德?」《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到家告诉浑家,向太老爷这些恩德,举家感激。」
分類:恩德恩惠
《韵府拾遗 遇韵》:德裕(德裕)
书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漢語大詞典》:比德
(1).指结党营私的行为。《书·洪范》:“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孔 传:“民有安中之善,则无淫过朋党之恶、比周之德。” 蔡沉 集传:“比德,私相比附也。”
(2).同心同德。国语·晋语八:“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楚辞·大招》:“比德好间,习以都只。” 王夫之 通释:“比德,同心。”
谓德行、德教可与之比拟、比配。《礼记·玉藻》:“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商君列传:“故吾以彊国之术説君,君大説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 殷 周 矣。”后汉书·杨震传:“拟踪往古,比德哲王。” 明 何景明 《玉冈黔国地种竹》诗:“比德亮无瑕,抱节诚可久。”
《漢語大詞典》:隐德(隱德)
(1).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谓之“隐德”。晋书·王湛传:“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 昶 独异焉。”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 顺宗皇帝 以上圣之姿,早处储副,晨昏进见,必有所陈,二十餘年,未尝懈倦,阴功隐德,利及四海。” 宋 叶适 《朝散鲍公墓志铭》:“ 梁公 铭所谓‘有隐德,东南士人器重之’者, 梁公 , 元祐 名臣也。” 清 戴名世 《先世遗事记》:“余家世孝弟力田,至 南居 府君尤多隐德,乡里称为长者。”
(2).立志。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高祖 简 ,徙居于 蔡 ,曾祖 中 ,祖 真 ,皆隐德不仕。”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祖讳 德新 ,父讳 古 ,皆隐德不仕。”
《漢語大詞典》:清德
高洁的品德。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妾之先人,清德奕世。”新唐书·李石传:“ 毛玠 以清德为 魏 尚书,而人不敢鲜衣美食,况天子独不可为法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弘敬 寧乏子嗣,决不敢污使君之清德。”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清德本 关 西,遥遥溯 华 裔。”
分類:高洁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