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恭德
(1).谦恭的品德。《国语·晋语九》:“昔先主 文子 少衅於难,从 姬氏 於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
(2).大德。《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无乃不可乎!”按,此引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恭德,作“共德”。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 杜氏 不释‘共’字,共当读为洪……下文又曰‘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犹云有大德。”
(2).大德。《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无乃不可乎!”按,此引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恭德,作“共德”。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 杜氏 不释‘共’字,共当读为洪……下文又曰‘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犹云有大德。”
《漢語大詞典》:德绥(德綏)
谓以恩德安抚。 唐 陆贽 《诛李怀光招谕淮西诏》:“苟或昧於德绥,务以力胜,士旅疲耗,烝黎困穷。” 明 宋濂 《望云图诗序》:“当是时,大 明 皇帝定鼎 金陵 ,德绥威讋,万方嚮化。”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
《漢語大詞典》:德车(德車)
指古代帝王所乘五路(辂)中的玉、金、象、木四路(辂)。路,车。《礼记·曲礼上》:“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郑玄 注:“德车,乘车。” 孔颖达 疏:“德车,谓玉路、金路、象路、木路。四路不用兵,故曰德车。德美在内,不尚赫奕,故结缠其旒著於竿也。 何胤 云,以德为美,故略於饰此坐乘之车也。”参见“ 五路 ”。
《漢語大詞典》:五路
(1).亦作“ 五輅 ”。(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輅鸣鑾,九旗扬斾。” 李善 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繢緫;安车,彫面鷖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輦车,组輓,有翣羽盖。”《旧唐书·儒学传下·祝钦明》:“《三礼义宗》明王后五輅,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輦车也。”
(2).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墨子·经说下》:“知而不以五路,説在久。”
(2).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墨子·经说下》:“知而不以五路,説在久。”
《漢語大詞典》:素德
清白的美德。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君子有黄中通理之道,美素德。”《晋书·王湛王承等传论》:“虽崇勋懋绩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 南朝 宋 谢庄 《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况大 宋 表祥 唐 虞 ,受终素德,山龙启符,金玉显瑞。” 清 吴伟业 《送王子彦南归》诗之二:“身业先畴废,家风素德传。”
《骈字类编》:前德
陈书后主纪四气易流三光遄至缨绂列陛玉帛充庭具物匪新节序疑旧缅思前德永慕昔辰对轩□而哽心顾扆筵而剽气而又春秋繁露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阳出而南阴出 北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此见天之显经隐权前德而后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