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乡贤
年德
前徽
褒德
德懋
配德
圣相
纯德
优老
采蘩
德广
让德
冰洁
茂盛
齿德
《國語辭典》:乡贤(鄉賢)  拼音:xiāng xián
品格学问皆为乡人所推重的人。清制,乡贤殁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称为「乡贤祠」。
《漢語大詞典》:年德
年龄德行。礼记·礼运:“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 孔颖达 疏:“合男女使当其年,颁爵位必当其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兄年德在前,家之英俊,何害之?不如杀我。”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 潞公 慕 唐 白乐天 九老会,乃集 洛 中卿大夫年德高者,为耆英会。”
《國語辭典》:前徽  拼音:qián huī
前人的美德。《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栾郤之家,前徽未远。」《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钦若皇姑,允迪前徽。」
《漢語大詞典》:褒德
亦作“褒德”。 颂扬德行。《汉书·武帝纪》:“夫本仁祖义,襃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唐 白居易 《李愬等咸赐爵一级制》:“封爵之设,在乎赏劝,有以褒德,有以序勤:耸善兴功,实由兹道。” 清 朱琦 《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吾观自古圣人褒德録贤,而论语所记,如 吴太伯 、 微子 、 比干 、 伯夷 、 柳下惠 之属,详矣。”
分類:颂扬德行
《漢語大詞典》:德懋
谓在德行上勉力。书·仲虺之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孔 传:“勉於德者则勉之以官,勉於功者则勉之以赏。”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职劳可举,德懋宜升。”
分類:德行勉力
《漢語大詞典》:配德
(1).布施恩德。国语·晋语二:“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公子尽之,无爱财。” 韦昭 注:“以重赂配己之德。”
(2).谓德行堪与匹配,尊称别人之妻。南史·后妃传序:“ 梁武 拨乱反正,深鉴奢逸,配德早终,长秋旷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既不为内外兵马,想是正宫未立,配德无人?”
《漢語大詞典》:圣相(聖相)
谓德行才智卓越的辅佐大臣。后专指贤能的宰相。晏子春秋·外篇下六:“ 晏子 对曰:‘君其勿忧,彼 鲁 君,弱主也, 孔子 ,圣相也。’”韩非子·问田:“ 公孙亶回 ,圣相也,而关於州部。”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帝得圣相相曰 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宋史·李沆传:“﹝ 王旦 ﹞嘆曰:‘ 李文靖 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漢語大詞典》:纯德(純德)
纯粹的德行。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韦昭 注:“纯,纯一不驳也。”《淮南子·原道训》:“穆忞隐閔,纯德独存。” 高诱 注:“纯,不杂糅也。” 唐 杨炯 《祭汾阴公文》:“惟公含纯德而载诞兮,禀元精而秀出。”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戚同文 , 宋 都之真儒,虽古之纯德者,殆亦罕得。”
分類:纯粹德行
《漢語大詞典》:优老(優老)
(1).德行高尚的长者。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夫与股肱优老,羽翼令人,讲帝皇之风,参天人之理。”
(2).优待老人。 宋 陆游 《拜敕口号》:“恭惟优老政,千古照青编。”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但行优老之政为宜。若朝官父母年七十者与誥勅,百姓年八十与冠带,是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
《國語辭典》:采蘩  拼音:cǎi fán
《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或以为咏诸侯夫人祭祀之诗。首章二句为:「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国语辞典》:德广(德广)  拼音:dé guǎng
德行温厚而广被。《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
《漢語大詞典》:让德(讓德)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 舜 让于德,弗嗣。” 蔡沉 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 注引帝王世纪:“ 西王母 慕 舜 之德,来献白环。”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3).谦让的品德。魏书·崔光韶传:“属逢 唐 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 夔龙 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漢語大詞典》:冰洁(冰潔)
形容德行清白高洁。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仙翁鵠驾,道师冰洁。” 明 郑仲夔 《新耳·惠济》:“﹝ 蒋如奇 ﹞在郡清操冰洁,多惠政,士民多怀之。”
《國語辭典》:茂盛  拼音:mào shèng
茂密繁盛。《西京杂记》卷三:「杜子夏葬长安北四里,……墓前种松柏树五株,至今茂盛。」《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将近操寨,见左边一望林木茂盛,恐有伏兵而回。」
《漢語大詞典》:齿德(齒德)
(1).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 明许自昌《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
(2).年高德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
(3).指年高德劭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