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都宪(都憲)
明 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五:“ 濬县 王都宪 越 之父,既葬被发,而丧其元,求之不得,乃刻木以代而葬之。”《平山冷燕》第十二回:“ 平如衡 也笑道:‘兄为都宪之后,门生故吏,满於 长安 。’”《中国谚语资料》:“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脚似烧葱。”
《漢語大詞典》:宪署(憲署)
(1).犹宪衔。 唐 元稹 《王炅兼侍御史制》:“送迎新旧之际,不无夙夜之劳,言念功庸,宜升秩序,庸以宪署,命之崇班,特示加恩,匪用彝典。”参见“ 宪衔 ”。
(2).犹宪台。指御史之类的衙门。 宋 徐铉 《送宣州丘判官》诗:“宪署游从阻,平臺道路赊。”
《漢語大詞典》:宪衔(憲銜)
唐 宋 以来官制中在正职外所加的御史之类虚衔。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唐宪衔使头使下》:“ 唐 世节度、观察等使辟置官属,许理年转入臺官,至侍御史止。其御史中丞须有军功乃得转入。已上皆名宪衔。”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唐 建中 赦,许带宪衔。遇赦加恩,踵为故事。”宋史·职官志四:“﹝御史大夫﹞ 宋 初不除正员,止为加官。检校官带宪衔,有至检校御史大夫者。”
《國語辭典》:哄堂  拼音:hōng táng
唐朝御史台以年资最高者主杂事,称杂端。平时公堂会食,不苟言笑。遇到杂端失笑时,在座其他的人都跟著笑,称为「哄堂」。典出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徵部》。后形容众人同时大笑。《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大笑曰:『绝倒』,众笑曰:『哄堂』。」也作「哄堂大笑」、「鬨堂」、「鬨堂大笑」。
《國語辭典》:烘堂  拼音:hōng táng
庆生、迁居等吉事,亲友出钱庆贺饮宴,满堂欢乐。宋。张纲〈西江月。易老方惊岁晚〉词:「为具随宜饾饤,烘堂不用笙箫。」
《國語辭典》:五院  拼音:wǔ yuàn
1.现代政治中指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分别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加以行使。
2.古代政治指唐以后的官制,称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为「五院」。
《國語辭典》:风言(風言)  拼音:fēng yán
传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歧路灯》第一○二回:「忽听一个风言,说场中搜出夹带来了。」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宪简(憲簡)
指御史弹奏所用的白简。 唐 颜真卿 《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翫月七言重联句》:“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参见“ 白简 ”。
《國語辭典》:白简(白簡)  拼音:bái jiǎn
1.弹劾的奏章。《晋书。卷四七。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文》:「谨奉白简以闻云云。」
2.祭告诸神祇的书札。唐。陆龟蒙 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诗:「多应白简迎将去,即是朱陵鍊更生。」
《國語辭典》:烘堂  拼音:hōng táng
庆生、迁居等吉事,亲友出钱庆贺饮宴,满堂欢乐。宋。张纲〈西江月。易老方惊岁晚〉词:「为具随宜饾饤,烘堂不用笙箫。」
《漢語大詞典》:烘堂大笑
唐 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冯相 、 和相 同在中书。一日, 和 问 冯 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 冯 举左足示 和 曰:‘九百。’ 和 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责久之。 冯 徐举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堂大笑。”
《漢語大詞典》:宪秩(憲秩)
御史的职位。 唐 元稹 《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旧唐书·孔纬传:“乃召三院御史谓之曰:‘吾辈世荷国恩,身居宪秩。虽六飞奔迫,而咫尺天颜,累詔追徵,皆无承禀,非臣子之义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三院御史二十一人,中曾有贪猥过犯者,不得令在宪秩,可改授他官。”
分類:御史职位
《漢語大詞典》:吉网(吉網)
唐 御史 吉温 陷害无辜,刑罚严酷,时称“吉网”。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西樵 戏为《虫豸诗》二十首,盖有所感慨而作……‘共道输君独,素丝巧若神。祇应同 吉 网,莫便詡经纶。’(《蜘蛛》)”详“ 吉网罗钳 ”。
《漢語大詞典》:吉网罗钳(吉網羅鉗)
唐天宝 初, 李林甫 为相,任酷吏 吉温 、 罗希奭 为御史。 吉 罗 承 李 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后因以“吉网罗钳”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宁调元 《癸丑狱中作》诗:“ 吉 网 罗 钳新伎俩,牛头马面旧跳梁。” 吴梅 《检点》诗:“ 吉 网 罗 钳开阁纳,斧声烛影隔江听。”
《漢語大詞典》:内供奉
(1). 唐 代职官名。 唐 设殿中侍御史九人,其中三人为内供奉。掌殿廷供奉之仪,纠察百官之失仪者。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傅董公行状》:“天子识之,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2).供奉于宫中内道场的僧官称“内供奉”。
《漢語大詞典》:痴床(癡床)
亦作“ 痴牀 ”。 唐 代侍御史食座之南所设横榻。谓坐此床使人骄倨如痴,故称。通典·职官六“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原注:“亦谓之痴床,言处其上者皆骄傲自得,使人如痴,是故谓之痴床。”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刘大夏》:“昔 唐 人目臺中坐席为痴牀,谓一坐此牀,骄倨如痴。今上官公坐,皆痴牀矣,民间利病,何繇上闻。”
《漢語大詞典》:巡街
(1).在城内巡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巡街的 王把总 进来,见是 汤六老爷 ,才不言语。”《老残游记》第十回:“不似巡街兵吹的海螺只是呜呜价叫。”
(2).御史职名之一。负责京都外城治安。 明 陆嘘云 《世事通考·文职公署》:“巡仓、巡街……俱正七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有一回,巡街御史查到一家门内有人吵闹,便进去拿人。”
沿街。 前蜀 韦庄 《途次逢李氏兄弟感旧》诗:“巡街趁蝶衣裳破,上屋探雏手脚轻。” 清 顾禄 清嘉录·黄连头叫鸡:“口衔篛管,巡街吹卖。”
《漢語大詞典》:避骢马(避驄馬)
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以“避驄马”指回避侍御史。 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本欲避驄马,何如同鷁舟。” 明 徐渭 《祭张御史母》:“爰对大廷,宠命首仙鳧之选;入班兰省,行人避驄马之鞭。”亦省作“ 避驄 ”、“ 避马 ”。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唐 王维 《为人祭某官文》:“时无寃人,路多避马。” 元 萨都剌 《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诗:“ 淮 上有官皆避马, 竹西 无处不题诗。” 明 何景明 《送李体仁按云南》诗:“九霄看凤下,万里避驄行。”
《漢語大詞典》:南宪(南憲)
即台谏,御史。南齐书·刘休传:“臣自尘荣南宪,星晷交春。”按 刘休 嗣祖爵 南乡侯 为御史中丞。参见“ 南臺 ”。
《漢語大詞典》:南台(南臺)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漢語大詞典》:南榻
唐 代御史的别称。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唐 御史臺北向,盖沿 隋 之旧。公堂会食,侍御史设榻於南,而主簿在北,两院分为东西,故俗号侍御史为南榻。”
分類: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