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徙播
犹迁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昔隆 周 徙播,皆凭 晋 郑 之功;彊 汉 阽危,终假 虚牟 之力。” 吴兆宜 笺注:“左传 周 之东迁, 晋 郑 焉依。”
分類:迁徙
《漢語大詞典》:责徙(責徙)
降职调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黜责帅臣亦降召命》:“ 丁谓 疑其不受命,詔 河北 运使 韩亿 驰往收其兵,既而 曹 得责命,即日上道,则是此时大帅径加责徙,遂不託名为召矣。”
分類:降职调用
《漢語大詞典》:倍徙
见“ 倍蓰 ”。
《國語辭典》:倍蓰  拼音:bèi xǐ
倍,一倍;蓰,五倍。「倍蓰」指由一倍至五倍,形容很多。《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以今所睹国维人表,视昔十不得二三,而民穷财尽,又倍蓰而无算矣。」
分類:一倍五倍
《漢語大詞典》:拔徙
迁离本土。三国志·魏志·郭淮传:“遂讨 羌迷当 等,按抚 柔氐 三千餘落,拔徙以实 关中 。”
《漢語大詞典》:发徙(發徙)
发遣迁移。汉书·陈汤传:“丞相御史请废 昌陵 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 汤 :‘第宅不彻,得毋復发徙?’” 颜师古 注:“问其不被发彻,更移徙邪?”
分類:迁移
《骈字类编》:暮徙
宋史宗泽传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漢語大詞典》:侨徙(僑徙)
迁移到外地居住。 清 薛福成 《母弟季怀事状》:“避 粤 寇之难,举家侨徙 宝应 之 东乡 。”
《漢語大詞典》:三徙教
指 孟 母为教育 孟子 而三迁之事。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参见“ 三迁 ”。
分類:教育孟子
《國語辭典》:三迁(三遷)  拼音:sān qiān
1.多次的迁徙。清。黄遵宪〈潮州行〉:「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
2.孟母为了孟子的教育,曾三次迁居的故事。参见「孟母择邻」条。后以此赞颂母亲的教养。宋。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3.官职的变更。《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太史公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漢語大詞典》:莺徙(鶯徙)
犹莺迁。 清 龚萼 《复王静山书》:“大官大邑,在在需才,定卜乔枝鶯徙。”
《漢語大詞典》:珠徙珠还(珠徙珠還)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 产珠,宰守采珠无度,珠遂徙邻郡。 孟尝 到官,革除前弊,珠遂还。后因有“珠徙珠还”之说。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参见“ 合浦珠还 ”。
《國語辭典》:合浦珠还(合浦珠還)  拼音:hé pǔ zhū huán
汉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因宰守贪秽,滥采无度,珠遂渐迁移交阯郡。后孟尝任合浦太守,革易旧弊,珠乃渐还。典出《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孟尝传》。后比喻人离开而复返或东西失而复得。《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合浦珠还自有时,惊危目下且安之。」《聊斋志异。卷八。霍女》:「错囊充牣,而合浦珠还,君幸足矣!」也作「合浦还珠」、「还珠合浦」、「珠还合浦」。
分類:复归
《分类字锦》:织屦徙越(织屦徙越)
韩非子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分类:
《國語辭典》:枉突徙薪  拼音:wǎng tú xǐ xīn
有一客人看见主人家直灶旁有一堆木柴,劝告主人将烟囱改建成弯的,并将木柴搬走,以免发生火灾。主人不听其劝告,后来果然失火。见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后比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宋书。卷七九。文五王传。桂阳王休范传》:「桂蠹必除,人邪必剪,枉突徙薪,何劳多力。」也作「曲突徙薪」。
《國語辭典》:未焚徙薪  拼音:wèi fén xǐ xīn
还未起火前,就把柴草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國語辭典》:曲突徙薪  拼音:qū tú xǐ xīn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参见「枉突徙薪」条。《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夫救焚者,销之于曲突徙薪之时者易为力。」明。屠隆《䌽毫记》第九出:「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韵府拾遗 纸韵》:滩徙(滩徙)
宋史张逸传青神县东南有松柏滩夏秋暴涨多覆舟逸祷江神不踰月滩为徙五里时人莫不异之
《國語辭典》:移天徙日  拼音:yí tiān xǐ rì
移、徙,均有变换之意。移天徙日比喻奸臣玩弄大权,颠倒是非。《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传上。广平王洛侯传》:「虽未指鹿化马,移天徙日,实使蕴藉之士,耸气坐端;怀道之夫,结舌筵次。」也作「移天易日」。
《國語辭典》:移天易日  拼音:yí tiān yì rì
移、易,均有变换之意。移天易日比喻奸臣盗弄大权,颠倒是非。《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也作「移天徙日」。
分類: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