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53,分9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不得
安得
得之
得失
所得
得以
那得
自得
难得
记得
得人
得意
得一
赢得
得不
《國語辭典》:不得  拼音:bù dé
1.不能、不可以。《红楼梦》第六二回:「我们都去了使得,你却去不得。」也作「不的」。
2.不会。《董西厢》卷五:「适来相见,不得著言相讽,今夜劳合重。」
3.不被。《三国演义》第二回:「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门人赶打!」
《国语辞典》:安得  拼音:ān dé
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东周战国。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岂可。如:「贵宾光临,自是荣幸之至,安得怠慢!」《西游记》第五九回:「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韵府拾遗 支韵》:得之
王槃诗大元不杀文丞相君义臣忠两得之
分类:得之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败。《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十馀万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2.利弊、适当和不适当。《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标劝戒。」
《國語辭典》:所得  拼音:suǒ dé
1.所得到的。《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裘可别为一藏。」
2.特指资财收入。如:「月所得」、「营利所得」。《汉书。卷九一。货殖传。程郑》:「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货。」
《國語辭典》:得以  拼音:dé yǐ
可以。汉。晁错 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幸而声名不大,外国人不拿他放在心上,得以安然无事。」
分類:得以可以
《國語辭典》:那得  拼音:nǎ dé
1.不得、那里有。宋。辛弃疾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有得一两二两赢馀,便也留著些做个根本,而今只好绷绷拽拽,朝升暮合过去,那得赢馀?」
2.何以能够。南朝宋。鲍照〈别鹤操〉诗:「心自有所怀,旁人那得知。」宋。朱熹〈观书有感〉诗二首之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分類:怎得
《國語辭典》:自得  拼音:zì dé
1.自觉得意。《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晏婴》:「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出入公卿间,扬扬自得、了无惭色。」
2.自得其乐。汉。班固 东都赋:「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3.自得其道。《礼记。中庸》:「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汉。郑玄。注:「自得谓所乡不失其道。」宋。程颢 秋日偶成诗二首之二:「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4.自然获得。三国魏。李康〈运命论〉:「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晋。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國語辭典》:难得(難得)  拼音:nán dé
1.不易获得。如:「难得易失」。
2.可贵、可幸的意思。如:「世风日下,难得你有这样的善心善行。」《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此难得凑巧,我们到这里,刚刚他们就唱这个戏。」
3.讽刺的语气,是可贵、可幸的相反义。如:「难得你连这一点常识都没有!」
《國語辭典》:记得(記得)  拼音:jì de
记取未忘。唐。张乔〈寄维扬故人〉诗:「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儒林外史》第三回:「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分類:记得
《國語辭典》:得人  拼音:dé rén
1.得到德才兼备的人,也指用人得当。《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2.谓得人心。《国语。晋语一》:「今不据其安,不可谓能谋,行之以齿牙,不可谓得人。」
《國語辭典》:得意  拼音:dé yì
1.如其心意而有所成就,或引以自豪。《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2.心情酣适。唐。孟郊 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國語辭典》:春风得意(春風得意)  拼音:chūn fēng dé yì
旧时称登进士第后的志得意满为「春风得意」。后用以形容人做事顺利,志得意满的神情。唐。孟郊 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元。乔吉《金钱记》第四折:「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
《漢語大詞典》: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國語辭典》:赢得(贏得)  拼音:yíng dé
博得。唐。杜牧 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漢語大詞典》:得不
能不;岂不。史记·秦本纪“伐 南山 大梓” 司马贞 索隐引《录异传》:“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志忠 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 司马懿 所擒乎?”
分類:能不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