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966,分13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料得
何得
消得
使得
得天
得请
见得
幸得
焉得
得丧
相得
得君
不可得
得贤
只得
《漢語大詞典》:料得
预测到;估计到。 唐 杜甫 《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宋 姜夔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词:“两绸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料得夜深,众人都睡了,忙唤梅香,轻移莲步,直至大门边。”
分類:预测估计
《國語辭典》:何得  拼音:hé dé
那里能、怎么会。反问语气,表示不能、难以做到。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晋书。卷七五。王湛传》:「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
分類:何得怎能
《漢語大詞典》:消得
亦作“ 消的 ”。
(1).需要;须得。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翫月》词:“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水浒传》第七二回:“你不带我去便了,何消得许多推故!” 赵朴初 《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观演〈蔡文姬〉剧有作》曲:“谓 中郎 有遗书,有儿女能诵记,只消得寄个纸笔。”
(2).值得;配得。 宋 辛弃疾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词:“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内性儿聪明,才调儿清正,这两般消的人钦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河豚﹞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所以 东坡先生 在 资善堂 与人谈河豚之美云: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不作则已,一作定要作箇痛快淋漓,才消得我这副酸心热泪。”
(3).禁得起。 宋 杨炎正 《蝶恋花·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词:“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清 纳兰性德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词:“悽寂 黔娄 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
(4).享受;享用。 宋 赵长卿 《念奴娇·席上即事》词:“ 高唐 云雨,甚人有分消得?”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怎消的加官进位,怎消的廕妻封子,上卿之位何极。”
《國語辭典》:使得  拼音:shǐ de
1.可以、可行。《红楼梦》第三○回:「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外国人在我们中国那样横行,要拿些四书、五经、宋儒的理学合他打交道,如何使得?」
2.致使。如:「经过老师详细地说明,使得同学们茅塞顿开。」
《漢語大詞典》: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漢語大詞典》:得请(得請)
犹言所请获准。左传·僖公十年:“ 夷吾 无礼,余得请於帝矣,将以 晋 畀 秦 , 秦 将祀余。” 宋 欧阳修 《思颍诗后序》:“ 皇祐 元年春,予自 广陵 得请来 潁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於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分類:获准
《國語辭典》:见得(見得)  拼音:jiàn dé
1.看得出来,能够确定。通常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中。如:「何以见得?」《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过经费无多,馆况是不见得很佳的,你愿意谋事,我就替你去运动起来。」
2.看起来、显得。如:「经过一番梳洗整理之后,见得清爽多了。」
《國語辭典》:幸得  拼音:xìng dé
1.幸而能够。《文选。王褒。洞箫赋》:「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
2.多亏、幸亏。《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他原来结交我是要借我骗胡三公子!幸得胡家时运高,不得上算。」
《国语辞典》:焉得  拼音:yān dé
1.怎么能。《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2.在那里能够得到。《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分类:那里能够
《漢語大詞典》:得丧(得喪)
(1).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庄子·田子方:“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韩诗外传》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於道。” 宋 梅尧臣 《村墅闲居》诗:“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閒。”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参见“ 得失 ”。
(2).偏指失。指丧失名利。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谓予不以得丧累其所守,不为怨愤不懌之词。”参见“ 得失 ”。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败。《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十馀万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2.利弊、适当和不适当。《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标劝戒。」
《國語辭典》:相得  拼音:xiāng dé
1.契合、投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儒林外史》第二○回:「若遇清风明月的时节,便同他在前面天井里谈说古今的事务,甚是相得。」
2.相称。《易经。系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礼记。王制》:「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漢語大詞典》:得君
谓得到君主的信任重用。孟子·公孙丑上:“ 管仲 得君,如彼其专也。” 赵岐 注:“ 管仲 得遇 桓公 ,使之专国政如彼。”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基 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 世南 躬贫约,一不改。”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八年:“一时朝士见 惠卿 得君,谓可倾 安石 以媚 惠卿 ,遂更朋附之。”
《国语辞典》:不可得  拼音:bù kě dé
不可能得到。《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余之行急,其详不可得闻已。」
分类:不可能
《骈字类编》:得贤(得贤)
汉书哀帝纪建平元年二月诏曰盖闻圣王之治以得贤为首
又梅福传孝文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衒鬻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盛檄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走章驰
在得贤燕雀纷拿要鹰隼
分类:得贤
《國語辭典》:只得  拼音:zhǐ dé
只好。《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没奈何,只得与崔宁回来,到家中坐地。」《红楼梦》第五八回:「因又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管他姊妹丫鬟,薛姨妈只得也挪进园来。」也作「只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