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转对(轉對)
宋 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 宋
司马光 :“臣窃见祖宗之时,累曾令朝臣转对,或遇灾异,广求直言。”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公式姓讳·转对》:“
《唐会要》曰: 正元 中,詔每御 延英 ,令诸司长官二人奏本,司事常参官每日二人引见,访以政事,谓之巡对。 宋 朝因之,曰转对。” 宋
杨万里 《转对札子》 周汝昌 题注:“转对, 宋 制,臣僚轮流每五日一入内殿见皇帝,指陈时政得失,称为转对,也叫轮对。”
《國語辭典》:师氏(師氏) 拼音:shī shì
1.女师。《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2.职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辅佐王室、朝仪得失及以三德三行教育贵族子弟等事。
《漢語大詞典》:忘私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以 宣尼 叡哲, 子云 参圣,在於著述,不能忘私。”
《漢語大詞典》:浮湛
(1).随波逐流。
《汉书·司马迁传》:“故且从俗浮湛,与时俯仰。” 颜师古 注:“湛读曰沉。”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浮湛放荡从今始,悔把长裾强沐薰。”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序:“师识其必败,苦无以自脱,浮湛敖弄,在军政一无所关。”
(2).喻升降、盛衰、得失。 明
文徵明 《胡参议传》:“及公浮湛外僚,数致意欲援用公,公絶不与通。” 清
方文 《赠于息庵先生》诗之一:“宦海浮湛十九年,归来环堵尚萧然。”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禀性刚毅,不媚柄臣,浮湛十年,始循常迁,改 河南道 御史,出为 山东 按察僉事。”
(3).犹沉溺;沉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李屏山 ﹞浮湛于酒,其性厌怠。”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雕传》:“某人浮湛里中,无以为生。侦民有小不平,嗾之讼。” 明
袁宏道 《题柏溪沈先生墨竹》诗:“床头百斗自浮湛,胸中五车鬦纵横。”
《漢語大詞典》:谏疏(諫疏)
条陈得失的奏章。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諫疏尤宜罕。”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十二:“
《骚》情諫疏到今称,娬媚何当属 魏徵 。”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附论西汉不是奴隶社会》:“把这些事例和 董仲舒 的谏疏对照起来,我们可以放心地下出一个判断。”
《漢語大詞典》:罪言
《新唐书·杜牧传》:“ 刘从諫 守 泽潞 , 何进滔 据 魏博 ,颇骄蹇不循法度。 牧 追咎 长庆 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復失 山东 ,鉅封剧镇,所以繫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
《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 清 郭嵩焘 有
《罪言存略》。 康有为
《闻邓铁香鸿月庐安南画界撤还却寄》诗:“ 杜牧
《罪言》犹未得, 贾生 痛哭竟如何!”
《漢語大詞典》:少多
(1).稍多。 汉
王充 《论衡·言毒》:“食甘旨之食,无伤於人。食蜜少多,则令人毒。”
(2).少量。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 高陵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鴆酒。”
(3).少和多。 睡虎地 秦 墓竹简
《田律》:“稼已生后而雨,亦輒言雨少多,所利顷数。”
(4).喻进退得失。 南朝 梁简文帝 :“同僚已陟,后进多升,而怡然清静,不以少多为念。”
《漢語大詞典》:耐事
(1).谓以忍让处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 娄师德 ,其弟守 代州 ,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 师德 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乾耳。’”
(2).指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 宋
陆游 《秋兴》诗:“平生最耐事,霜雪亦满鬢。”
《漢語大詞典》:鹿蕉
谓人间的得失荣辱。 清 张龙文
《旗亭宴》第一折:“釃酒閒评弔,谈幽并鹿蕉。” 清
曹寅 《水调歌头》词:“几箇鹿蕉生活,几箇鸡虫得失,混了好林泉。”参见“ 鹿梦 ”。
《漢語大詞典》:鹿梦(鹿夢)
据
《列子·周穆王》载, 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李遇滨 ﹞北上考得教习,行将就选,一旦中寒卒死於道,向日夫荣妻贵之冀,竟同鹿梦。”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一代园林归鹿梦,百年风月付鹃魂。”
《漢語大詞典》:楚人弓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
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國語辭典》: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國語辭典》:心战(心戰) 拼音:xīn zhàn
1.心中战慄恐惧。宋。陈亮《酌古论。孙权》:「诸侯观之,心战胆栗,始知将军为真英雄,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2.心理战。指有计画的运用宣传及其他方法,从精神意志上去制胜他人的一种战术。
《國語辭典》:补察(補察) 拼音:bǔ chá
补救过失,明察是非。《国语。周语上》:「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唐。
白居易 :「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虽彫章镂句,将焉用之。」
《漢語大詞典》:虫鸡(蟲雞)
唐 杜甫
《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以“虫鸡”比喻不足计较的微小得失。 宋
刘克庄 《送张守秘丞》诗之二:“虫鸡一笑何须较,鱼鸟相疎恐被弹。”参见“ 鸡虫得失 ”。
《國語辭典》:鸡虫得失(雞蟲得失)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鸡啄虫,人食鸡。本指事情得失难以比较。唐。
杜甫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比喻得失循环而无定论,无关紧要。宋。
周紫芝 〈〉词:「遇坎乘流随分了,鸡虫得失能多少?」
《漢語大詞典》:进议(進議)
谓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明肃太后 欲謁太庙,詔礼官草议。时学臣皆以
《周官》后服进议。”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乘马衣冠》:“ 唐 景龙 二年,皇太子将亲释奠於国学,有司草仪注,令从臣皆乘马衣冠。左庶子 刘知几 进议非之。” 清
吴振棫 《养吉斋馀录》卷八:“翼日进议,復至会议所具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