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黄钟(黃鐘)  拼音:huáng zhōng
乐律名。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阳律的第一律。亦为六律、六吕的基本音。也作「黄钟」。
《國語辭典》:黄钟毁弃(黃鐘毀棄)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却遭到毁坏抛弃。语出《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后比喻贤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亲小人,远贤才,鼠辈猖狂而黄钟毁弃,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也作「黄钟长弃」。
分類:贤才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漢語大詞典》:寸管
(1).指短小的律管。定音或候气的仪器。《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气欺。” 李善 注:“寸管,黄钟九寸之律,以灰飞,所以辨天地之数。” 唐 鲍溶 《秋怀》诗:“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 清 方文 《酬何芝岳相公》诗之二:“故乡涂炭思霖雨,寸管春回草木荣。”
(2).指笔。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寸管,备黷尺史,旷旬浹景,祈指遂宜。”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擪。”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於寸管?”
《漢語大詞典》:严律(嚴律)
指与仲夏节候相应的律管。 唐 崔损 《冰壶赋》:“及乎严律闭,阴气升,氛雾结,河海凝。”古以律管装葭灰候气,“严律闭”谓夏至阳气至极而竭,与之相应的律管不再吹灰。
《漢語大詞典》:竹律
指律管。古代候气之具。借指节候。 唐太宗 《咏司马彪续汉志》:“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参见“ 候气 ”。
《漢語大詞典》:候气(候氣)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漢語大詞典》:元钥
同“元籥”。
即律管。
分類:律管
《漢語大詞典》:元龠(元籥)
即律管。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之一:“淑气渐滋于元籥,元声默应于黄鐘。”古人以十二律管定十二律,又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应,谓之“律应”。相传十二律管中均置葭灰,月份至,则相应律管中之葭灰即飞动,故云“淑气渐滋于元籥”。
《漢語大詞典》:飞灰(飛灰)
(1).律管中飞动的葭灰,古代以此候测节气。 唐 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2).飞扬的灰烬。 明 刘基 《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 秦 炬歊飞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会儿都变成飞灰了。”
《漢語大詞典》:吹律
(1).吹奏律管。律为阳声,故传说可以使地暖。艺文类聚卷九引 汉 刘向 《别录》:“ 邹衍 在 燕 ,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穀生,今名 黍谷 。” 唐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 唐 刘禹锡 《与刑部韩侍郎书》:“春雷一振,必歆然翘首与生为徒,况有吹律者召东风以薰之,其化也益速。”
(2).指吹奏管乐。 明 杨慎 《凤赋》:“遂乃命 伶伦 断 嶰谷 之竹,吹律写凤之音; 素女 调三舌之簧,炙笙象凤之翼。”
《國語辭典》:葭灰  拼音:jiā huī
一种古代占气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以占。《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漢語大詞典》:入律
古代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 汉 东方朔 海内十洲记:“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千吕,连月不散。”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既浮千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五代 徐夤 《东风解冰》诗:“入律三春復,朝宗万里通。”参阅后汉书·律历志上
《國語辭典》:新律  拼音:xīn lǜ
新制定的法律。《晋书。卷三○。刑法志》:「今制新律,宜都总事类,多其篇条。」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元帅调新律,前军压旧京。」
《國語辭典》:吹葭  拼音:chuī jiā
古代将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内,以占知季候。若某节气至,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便飞动起来,故称节气变换为「吹葭」。见《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唐。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也作「吹灰」。
《國語辭典》:累黍  拼音:lěi shǔ
1.古人用黍粒作为计量的基准。以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使其相连系,而成为长度、容积或重量的标准。
2.比喻微小的分量。如:「不差累黍」。
《漢語大詞典》:六琯
玉制六律管。 唐 杜甫 《小至》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仇兆鳌 注:“《汉书》:以葭莩灰实律管,候至则灰飞管通。冬至之律,为黄鐘也。葭,芦也。琯以玉为之,凡十有二;六琯,举律以该吕也。” 宋 朱淑真 《冬至》诗:“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二》:“吹嘘有藉,幸同六琯飞灰。”
《國語辭典》:吹灰  拼音:chuī huī
1.吹扬灰尘。《淮南子。齐俗》:「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2.节气变换。参见「吹葭」条。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
《國語辭典》:吹葭  拼音:chuī jiā
古代将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内,以占知季候。若某节气至,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便飞动起来,故称节气变换为「吹葭」。见《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唐。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也作「吹灰」。
《國語辭典》:吹灰之力  拼音:chuī huī zhī lì
比喻很微小的力量,多用以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是他靠胸贴肉的徒弟,我师父却又好道爱贤,只听见说个『道』字,就也接出大门。若是我两个引进你,乃吹灰之力。」《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几个土匪,若要平他,不费吹灰之力。」
分類: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