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话(通話)  拼音:tōng huà
1.用彼此听得懂的话交谈。《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不多一刻,把他二人请进,见面之后,彼此寒暄一番,都是钮翻译通话。」
2.讲电话。如:「讲电话要长话短说,避免造成通话不便。」
《国语辞典》:双赢(双赢)  拼音:shuāng yíng
竞赛中,双方你退我让彼此互蒙其利的合作行为。
《国语辞典》:对造(对造)  拼音:duì zào
法律上指产生争讼行为时,双方当事人对彼此的称呼。如:「对造人」、「对造律师」。
《漢語大詞典》:互丧
彼此(都)灭亡。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例如:六国互丧。——·苏洵《六国论》
《國語辭典》:案伯  拼音:àn bó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的人,互称为「同案」,称同案的父亲为「案伯」。《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
《漢語大詞典》:挤眼
即眨眼睛
他俩彼此挤了挤眼,然后走开
《漢語大詞典》:意气相得(意氣相得)
谓彼此在志趣上投合。北齐书·高乾传:“ 魏 领军 元叉 ,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 乾 甚厚。” 清 戴名世 《赠叶苍岩序》:“ 苍巖 与吾生同岁,自儿时初学文,即意气相得甚欢。”亦作“ 意气相投 ”。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司理姓 郑 名 安 , 滎阳 旧族,也是个少年才子,一见 单司户 ,便意气相投。” 柳青 《狠透铁》:“ 曹同志 赏识这个有涵养的农民……两个人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知心着意
谓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过了十年五载,遇个知心着意的,説得来,话得着,那时老身与你做媒,好模好样的嫁去。”《天雨花》第四回:“汝知我平日所爱 桂香 女,知心着意紧随身。”亦作“ 知心知意 ”。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 寳姐姐 家去了,连 香菱 也不能过来,二姐姐又出了门子了,几个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处,弄得这样光景。”
《國語辭典》:云收雨散(雲收雨散)  拼音:yún shōu yǔ sàn
比喻房事已毕。《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当日长老与红莲云收雨散,却好五更,天将明。」《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霎时云收雨散,各整衣巾。」也作「雨散云收」。
《國語辭典》:文人相轻(文人相輕)  拼音:wén rén xiāng qīng
文人自负,彼此轻视。《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漢語大詞典》:猬起鸡连(蝟起鷄連)
如猬毛纷起,鸡声相连。比喻彼此串连,蠢蠢而动。 唐 刘禹锡 《唐故邠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 大和 纪元, 沧景 不虔,子弄父兵,跳踉海壖,有隣阴交,蝟起鷄连。”
《國語辭典》:素不相识(素不相識)  拼音:sù bù xiāng shì
向来不认识、不熟悉。《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西游记》第四回:「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
《漢語大詞典》:嬥换
掉换。彼此互换。 明 焦竑 俗书刊误卷十一:“与人交易更换原物曰嬥换。嬥音窕。” 清 翟灏 通俗编·难字:“嬥,俗以更易财物曰嬥。嬥换,盖更易者必往来也。或用‘掉’。掉,有转义亦通。”
《國語辭典》:痛痒相关(痛癢相關)  拼音:tòng yǎng xiāng guān
1.彼此利害相关,祸福相连。如:「这件事和你我痛痒相关,如果搞砸了,对大家都不好。」
2.比喻亲爱接近的人,彼此关心。《花月痕》第三八回:「想起谡如远别半年,荷生出师关外,客边痛痒相关的人,目前竟无一个。」
《國語辭典》:痛痒(痛癢)  拼音:tòng yǎng
1.痛或痒的感觉。如:「他已失去知觉,不知痛痒。」
2.利害相关。《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于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3.紧要的事。如:「此事不关痛痒,慢慢来!」
《國語辭典》:同恶相求(同惡相求)  拼音:tóng è xiāng qiú
恶人互相求助勾结作恶。《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周书。卷三二。陆通传》:「朝廷倾危,同恶相求,遂成反乱。」也作「同恶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