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刺绣(刺繡) 拼音:cì xiù
利用各种色线在纺织品或其他物品上,以不同的方法绣出各种图案。绣法分为直纹、短针两种。平绣、广绣、苏绣、湘绣号称中国四大名绣,驰名中外。
《漢語大詞典》:绣服(繡服)
(1).用彩线刺绣的衣服。古代贵者所服。
《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
《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安车駟马,望高闕而朝至;绣服緹麾,轥康衢而暮返。”
(2).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姦猾,治大狱, 武帝 所制,不常置。”后以“绣服”指侍御史。 唐
卢照邻 :“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唐
钱起 《送裴迪侍御使蜀》诗:“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軺满路光。”
《國語辭典》:绣花(繡花) 拼音:xiù huā
用丝线绣成五采花纹。如:「绣花鞋」、「绣花丝巾」。
《漢語大詞典》:盘花(盤花)
以彩线盘绕编织成花形的一种工艺。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四:“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綰,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包公毅
《上海竹枝词》之二:“半臂轻裁蝉翼纱,襟儿一字尽盘花。”
《漢語大詞典》:绣胸(繡胸)
即绣补。 明 清 官吏的补服前胸及后背缀有金线或彩线绣的鸟兽图像,故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参见“ 绣补 ”。
《國語辭典》:绣补(繡補) 拼音:xiù bǔ
1.明清时文武百官的公服上绣鸟兽等图案,以别品级的高下,称为「绣补」。见《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二六。礼部。冠服例》。
2.刺有文绣的椅垫被褥等细缛之类。汉。扬雄〈答刘歆书〉:「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國語辭典》:绣补(繡補) 拼音:xiù bǔ
1.明清时文武百官的公服上绣鸟兽等图案,以别品级的高下,称为「绣补」。见《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二六。礼部。冠服例》。
2.刺有文绣的椅垫被褥等细缛之类。汉。扬雄〈答刘歆书〉:「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漢語大詞典》:相连爱(相連愛)
汉 时习俗,七夕以彩线相缚,表示相爱。
《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七月七日临 百子池 ,作 于闐 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羈,谓为‘相连爱’。” 宋
曾慥 《类说》录
《西京杂记》作“相怜爱”。
《漢語大詞典》:线符
亦作“线符”。 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綫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线符》:“ 汉 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
《续汉书》所谓桃印者也。 刘昭 曰:‘桃印本 汉 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线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於 汉 桃印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