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形质(形質)  拼音:xíng zhí
1.躯体、身体。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2.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
3.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國語辭典》:形制  拼音:xíng zhì
1.形式、构造。汉。王充《论衡。诘术》:「府廷之内,吏舍比属,吏舍之形制,何殊于宅?」《晋书。卷二五。舆服志》:「皂轮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
2.利用地形而加以制服控驭。《史记。卷九七。郦生传》:「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漢語大詞典》:容制
样式;形制。 晋 成公绥 《琵琶赋》:“簫韶九奏,物有容制。”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调露 二年,幸 洛阳 城南楼,宴羣臣,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其容制不传。”
分類:样式形制
《國語辭典》:鸳鸯(鴛鴦)  拼音:yuān yāng
1.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也称为「匹禽」。
2.因鸳鸯常偶居不离,故以鸳鸯比喻夫妇。《红楼梦》第一回:「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3.成对的物件。如:「鸳鸯剑」、「鸳鸯瓦」。又凡以二物相配映者,亦多称为「鸳鸯」。如菜肴中有鸳鸯捲。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鸳鸯,刺幽王也。」或亦指为颂祷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漢語大詞典》:鸳鸯剑(鴛鴦劍)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漢語大詞典》:鸳鸯阵(鴛鴦陣)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
《國語辭典》:凤凰(鳳凰)  拼音:fèng huáng
1.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为象徵祥瑞的鸟。也称为「丹鸟」、「火鸟」、「鶤鸡」。
2.县名。位于湖南省境之西,麻阳县西北,西南有凤凰山,旧为厅。
《國語辭典》:篮舆(籃輿)  拼音:lán yú
竹轿。《宋书。卷九三。隐逸传。陶潜传》:「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宋。高翥 晓出黄山诗:「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也作「蓝舆」。
《漢語大詞典》: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漢語大詞典》:执玉(執玉)
(1).手捧玉器。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孔颖达 疏:“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玉之大寳,如奉盈满之物。”
(2).谓持玉祭神。 宋 苏辙 《免南郊加恩表》:“及夫昼漏尽而天宇肃清,月几望而云物晏灿。执玉而进,如将弗胜;受福以归,谦不自有。”
(3).执玉圭。古以不同形制之玉圭区别爵位,因以指称仕宦。《孔子家语·三恕》:“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 清 姚鼐 《南唐》诗:“帝都执玉才嫌后,天堑浮桥已架空。”
《漢語大詞典》:规制(規製)
(1).规格制式。新唐书·韦述传:“及 萧嵩 引 述 撰定, 述 始摹 周 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 宋 范仲淹 《再进前所陈十事》:“请密定规制,相时而行。” 伧父 《民国行政机关之改革》:“当民军起义时,各省设军政府为战时组织,其规制殊不一律。”
(2).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中山府 有 夕阳楼 , 煇 出疆日,骑马自楼下过,在城之隅,规制甚小。”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灵谷寺 乃 太祖 改葬 宝誌 之所,规制甚丽,中殿无梁,云犹是 六朝 所建也。”明史·西域传四·天方:“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石皆青石,雕为花文。”
(3).指器具的规模形制。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三:“夫南簇蚕少,规制狭小,殆若戏技,故获利亦薄。”
(1).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 杨和王 居殿巖日,建第 清湖 洪福桥 ,规製甚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旁有浮屠,号 孝亲院 ,石刻 魏公 所建。院规製宏敞,柱皆文石,佛象如新。”
(2).指器具的式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製古朴,是百餘年物。” 金 岳行甫 《谢人惠二小漆冠》诗:“规製新翻出 杜郎 ,最宜闺子夜烧香。”
《漢語大詞典》:常制
(1).旧时的形制。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猎平原而南騖,覩先帝之旧营。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
(2).通常的制度。三国志·魏志·何夔传:“ 夔 以国有常制,遂不往。”旧唐书·食货志上:“虽非擅加,且异常制。”清史稿·礼志五:“天子七庙,特礼之常制,非合不祧之室言也。”
《國語辭典》:仪制(儀制)  拼音:yí zhì
礼仪制度。《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乡约书不过是添些仪制,劝醒愚民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仪部(儀部)
(1). 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
(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 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
《漢語大詞典》:玉虬(玉虯)
亦作“ 玉虯 ”。
(1).传说中的虬龙。《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涘风余上征。” 唐 温庭筠 《奉天西佛寺》诗:“忆昔狂童犯顺年,玉虯閒暇出 甘泉 。” 严复 《秋花次吕女士韵》:“修门日远 灵均 魂,玉虬飞鸟还相群。”
(2).饰有玉勒的马。《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鏤象,六玉虯。”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六玉虯,谓驾六马,以玉饰其鑣勒,有似玉虯。”
(3).比喻竹鞭。 宋 朱熹 《新笋》诗:“下有万玉虯,三冬卧寒土。”
(4).浑天仪上的部件,形制如龙。《初学记》卷二五引 汉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
《國語辭典》:祭服  拼音:jì fú
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
《漢語大詞典》:鸭炉(鴨爐)
亦作“ 鸭罏 ”。 古代熏炉名。形制多作鸭状,故名。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晴日满窗鳧鶩散, 巴 童来按鸭炉灰。” 清 陈维嵩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宁董文友赋》词:“迴廊碧甃芭蕉叶,鸭罏瑞脑薰犹热。”
分類:熏炉形制
《國語辭典》:规度(規度)  拼音:guī dù
规划策定。《礼记。儒行》「其规为有如此者」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自规度所为之事。」
《漢語大詞典》:楚制(楚製)
亦作“ 楚制 ”。
(1). 楚 服的形制。衣较短。汉书·叔孙通传:“ 通 儒服, 汉王 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 製, 汉王 喜。” 颜师古 注:“製,谓裁衣之形製。”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辞》之一:“ 吴 刀 楚 制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战国策·秦策五“ 不韦 使 楚 服而见” 宋 鲍彪 注:“以王后 楚 人,故服 楚 製以説之。”
(2).专指武士之服。 唐 白行简 《垂衣治天下赋》:“ 楚 製者分閫而守封,缝掖者坐帷而论古。”
见“ 楚製 ”。
分類:武士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