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书法(書法)  拼音:shū fǎ
1.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运笔、点画、结构、间架、落款、用印等方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
2.史家记事的体例笔法。《左传。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3.以毛笔书写的文字作品。如:「这篇书法笔力遒劲,令人激赏。」
《國語辭典》:小车(小車)  拼音:xiǎo chē
1.形体较小的车子。《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宋。陆游〈喜小儿辈到行在〉诗:「截竹做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2.一种独轮的手推车。《老残游记》第七回:「街上迎面来了一辆小车,半边装行李,半边坐人。」
《國語辭典》:小市  拼音:xiǎo shì
小规模的买卖场所。如:「每到假日,就会有许多摊贩在此聚集,形成热闹的小市。」宋。陆游 小江诗:「小市人声散,长桥炬火过。」
《漢語大詞典》:同体(同體)
(1).同一形体;共一形体。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託於同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目与头同形,手与足同体。”
(2).指同胞兄弟。晋书·陶瞻传:“ 夏 至,杀 斌 。 庾亮 上疏曰:‘ 斌 虽丑恶,罪在难忍,然王宪有制;骨肉至亲,亲运刀锯以刑同体,伤父母之恩,无惻隐之心,应加放黜,以惩暴虐。’”
(3).比喻无区别;一致。吕氏春秋·诬徒:“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有无相殊,何得同体。” 康有为 《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昔戊戌在京时,有问政体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 满 汉 不分,君民同体。’”
(4).犹同伙、同党。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誉同体,毁对反,所以证彼非而著己是也。”
(5).谓结为一体,地位相当。后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后宫,同体天王。”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國語辭典》:鼎鼎  拼音:dǐng dǐng
盛大的样子。如:「他是医学界鼎鼎有名的外科医生。」
《漢語大詞典》:有体(有體)
(1).谓有一定的形体。易·繫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孔颖达 疏:“若阴阳不合则刚柔之体无从而生。以阴阳相合,乃生万物,或刚或柔,各有其体。”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五:“同情沦异物,有体入无形。”
(2).犹得体。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詔曰:‘宽严有体,边人安焉。’公因作堂,以‘安边’名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帝谓大臣曰:‘ 梅挚 言事有体。’以为户部副使。”
《國語辭典》:字书(字書)  拼音:zì shū
解释字形、字音、字义的书。如《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
《國語辭典》:成形  拼音:chéng xíng
成为固定的形式。《庄子。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漢語大詞典》:真形
本来的形象;真实的形体或形象。 唐 刘禹锡 《摩镜篇》诗:“山神祅气沮,野魅真形出。” 宋 苏轼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怎见得是龙?须得吾见真形,方可信。”
《漢語大詞典》:无体(無體)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非有升降揖让之礼,故为无体之礼也。”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训》:“其动无形,其静无体。” 高诱 注:“无形无体,道之容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道之为物……指之无体,象之无容。” 唐 张说 《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依之而住;精微无体者,佛性也,万法因之以生。”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旧唐书·音乐志三》:“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國語辭典》:形色  拼音:xíng sè
1.形体容貌。《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2.形态颜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又星与日月,形色同尔,但以大小为其等差。」
3.脸色表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或我财不赡,不餍所求,顿生异心,形色索漠。」
《國語辭典》:肥瘠  拼音:féi jí
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书经。禹贡》「厥田惟中中」句下汉。孔安国。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也作「肥塉」、「肥瘠」。
《國語辭典》:形声(形聲)  拼音:xíng shēng
六书中的形声字。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如江、河二字,从水取义,以工、可分标其声。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类为主,再取其声组合而成。也称为「谐声」、「象声」。
《國語辭典》:六书(六書)  拼音:liù shū
1.为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称为「六体」。
2.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也称为「六体」。
《國語辭典》:流形  拼音:liú xíng
1.变化成形。《易经。乾卦》:「《彖》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隋书。卷一。高祖纪上》:「五气陶铸,万物流形。」
2.各种形态。指万物。晋。郭璞〈江赋〉:「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宋。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