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质体(質體)
体质;形体。 明 宋濂 《危孝子传》:“然质体尩弱,不胜负任之苦。”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字者,物之质体也;文者,人之心思也。”
《漢語大詞典》:质形(質形)
犹形体。 唐 李翱 《杂说》:“然而耳不能听声,恶得谓之耳歟?目不能别色,恶得谓之目歟?心不能辨是非好恶,恶得谓之心歟?口不能宣心之智,导目之明,达耳之聪,恶得谓之口歟?四者皆不能,於己质形,虚为人尔,其何以自异於犬羊麋鹿乎哉!”
分類:形体
《漢語大詞典》:形干(形幹)
形体。指身躯。南齐书·曹虎传:“ 虎 形干甚毅,善於诱纳,日食荒客常数百人。”
分類:形体身躯
《漢語大詞典》:坯胎
指已具备所要求的形体,但还需要加工的塑造品。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佛像菩萨坯胎已就,处士长跪合掌而言曰:‘请和尚看安五臟!’”
《漢語大詞典》:形脔(形臠)
即形体。指肉体。鹖冠子·泰录:“精微者天地之始也,不见形臠而天下归美焉。” 陆佃 解:“臠,肉也。”
分類:形体肉体
《國語辭典》:鬼神  拼音:guǐ shén
亡魂与神灵。《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
《國語辭典》:动摇(動搖)  拼音:dòng yáo
1.摇摆晃动。唐。杜甫 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2.不稳固、不坚定。《汉书。卷一○。成帝纪》:「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
《國語辭典》:神游(神遊)  拼音:shén yóu
足迹未到,而心神如游其地。《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國語辭典》:忘形  拼音:wàng xíng
1.忘记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2.不拘形迹。唐。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儒林外史》第一○回:「你我数十年故交,凡事忘形。」
3.比喻兴奋失常。如:「得意忘形」。
《國語辭典》:形影  拼音:xíng yǐng
形体与影子。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顺微风挥若芳。」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一:「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國語辭典》:无形(無形)  拼音:wú xíng
1.不著痕迹。《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抽象而不具形体。如:「车祸肇事逃逸后,他在良心道德上便饱受无形的煎熬。」
《國語辭典》:天官  拼音:tiān guān
1.职官名。周代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总理治国大事,统御众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又唐代曾改吏部为天官,故亦用来称呼吏部尚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原来唐时天官谪贬甚是消条,亲眷避忌,不十分肯与往来的。」
2.百官、众官。《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3.天上神仙居官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4.天文、天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唐。司马贞。索隐:「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5.耳、鼻、口、目、形体等和外界相接触的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國語辭典》:天官赐福(天官賜福)  拼音:tiān guān sì fú
1.俗传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时,天官下降,赐福人间。《通俗常言疏證。祸福。天官赐福》引〈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
2.戏曲剧目。叙述赐福天官奉玉帝旨意,与禄、寿二星及五路财神同往人间降福的故事。也称为「大赐福」。
《國語辭典》:骨相  拼音:gǔ xiang
人的体格和相貌。《北史。卷七七。赵绰传》:「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
《國語辭典》:大字  拼音:dà zì
1.通常指一方寸以上的字。相对于小字而言。《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但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
2.泛指普通文字。如:「他因为从小失学,所以大字识不得几个。」
《國語辭典》:方圆(方圓)  拼音:fāng yuán
地方范围。《水浒传》第一一回:「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馀里。」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俺这里方圆四十里,再无一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