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彝伦(彞倫)  拼音:yí lún
常道、伦常。《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
《漢語大詞典》:彝章
常典;旧典。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矜臣所乞,特迴宠命,则彝章载穆,微物知免。” 唐 司空图 《上考功状》:“共仰推公之志,敢忘效报之心,克振彝章,必光僉议。”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詔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清 顾炎武 《十庙》诗:“三灵俄乏主,一代沦彝章。”
分類:常典旧典
《國語辭典》:鼎彝(鼎彞)  拼音:dǐng yí
1.古代宗庙中的祭器,上刻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秉德佐命,翼亮景业,谋猷经远,元勋克茂,功铭鼎彝,义彰典策。」
2.烹饪的器具。明。于谦 咏煤炭诗:「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國語辭典》:秉彝(秉彞)  拼音:bǐng yí
人心所持守的常道。《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汉。郑玄。笺:「民所执持有常道,莫不好有美德之人。」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人之秉彝,不隘不恭。」也作「秉夷」。
分類:常道
《漢語大詞典》:彝典
(1).常典。 南朝 梁 江淹 《萧相国拜齐王表》:“业不题於宗器,声靡记於彝典。”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尸禄素餐,久紊彝典;负乘致寇,徒烦有司。” 唐 元稹 《王炅兼侍御史制》:“特示加恩,匪用彝典,可依前件。”明史·张至发传:“且不遣行人护行,但令乘传,赐道里费六十金、彩币二表里,视首辅去国彝典,仅得半焉。”
(2).指旧典。隋书·高祖纪下:“删正彝典,日不暇给。”宋史·礼志二:“将来明堂遵用先皇帝彝典,以 高宗 参侑。” 明 张居正 《礼乐纪》:“命有司宪遗经,蒐彝典,於是制作大备。”
分類:常典旧典
《漢語大詞典》:彝鼎
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礼记·祭统》:“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 郑玄 注:“彝,尊也。”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荣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每穫一书,即校勘整集籤题。得画书彝鼎,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八章六:“其风格的壮遒古雅,大类绿锈重重的三代的彝鼎,令人一见便油然生崇敬心。”
分類:祭祀礼器
《國語辭典》:民彝(民彞)  拼音:mín yí
人民的常规准则。《书经。康诰》:「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宋史。卷四二四。列传。赵逢龙》:「为政务宽恕,抚谕恻怛,一以天理民彝为言,民是以不忍欺。」清。钱谦益〈嘉议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叶公墓志铭〉:「公生平学问,躬行实践,信心为己,感民彝,痛国是。」
《國語辭典》:彝训(彞訓)  拼音:yí xùn
常训。《书经。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
《國語辭典》:彝器(彞器)  拼音:yí qì
古代宗庙常用祭器的总称。《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漢語大詞典》:尊彝
尊、彝均为古代酒器,金文中每连用为各类酒器的统称。因祭祀、朝聘、宴享之礼多用之,亦以泛指礼器。周礼·春官·司尊彝:“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国语·周语中:“出其尊彝,陈其俎豆。” 韦昭 注:“尊、彝皆受酒之器也。”尊,一本作“ 樽 ”。《宋史·乐志八》:“载登坛阼,载酌尊彝。”
《漢語大詞典》:典彝
常典,法度。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论道阐敬一,明伦垂典彝。”
分類:常典法度
《國語辭典》:宗彝(宗彞)  拼音:zōng yí
1.宗庙用来祭祀的彝器。《周礼。秋官司寇。司约》:「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唐。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2.一种长尾猴,状如猕猴,巢于树,性至孝。明。许浩〈复斋日记〉:「贵州思南有山曰甑峰,居大山中……有兽曰宗彝,类猕猴,巢于树,老者直居上,子孙以次居下。……先儒谓先王用以绘于衮者,取其孝也。」
《國語辭典》:彝宪(彞憲)  拼音:yí xiàn
常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唐。张九龄〈祭张燕公文〉:「迹既拘于彝宪,情未展于哀款。」
《漢語大詞典》:邦彝
犹国法。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之二:“受命若帝之初,宜邦彝之悉举。”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苟迷修省之方,浸长浇浮之俗,必从吏议,以正邦彝。”
分類:国法
《漢語大詞典》:彝仪(彝儀)
常礼,一定的仪式。金史·乐志下:“人道大伦,王化所基。明圣稽古,阴教欲施。临轩发册,备举彝仪。《麟趾》《关雎》,宜播声诗。”
分類:常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