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0
词典
6
分类词汇
44
共44,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星芒
妖星
长星
搀抢
天体
彗孛
彗扫
蚩尤旗
公转
伏灵
孛彗
彗尾
茀星
天欃
彗茀
《漢語大詞典》:
星芒
(1).星的光芒。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
:“圭角星芒,明丽烂逸。”
(2).指彗星出现。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
诗:“星芒一丈燄,月晕七重轮。” 唐
杨炯
《浑天赋》
:“日晕长虹,星芒伏鳖。”
《
元史·世祖纪二
》
:“比者星芒示儆,雨泽愆常,皆闕政之所繇。”
分類:
彗星
光芒
星出
《國語辭典》:
妖星
拼音:
yāo xīng
古以彗星隐现不常,故称为「妖星」。《左传。昭公十年》:「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也作「祅星」。
分類:
妖星
预兆
灾祸
彗星
星等
《漢語大詞典》:
长星(長星)
(1).古星名。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
《
史记·景帝本纪
》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
《
汉书·文帝纪
》
:“﹝八年﹞有长星出於东方。”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孛、慧、长三星,其占略同,然其形象小异……长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或二丈,无常也。大法,孛、彗星多为除旧布新,火灾,长星多为兵革事。”
(2).指巨星。 北周
庾信
《拟〈咏怀〉》
之十一:“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宋
吴文英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词:“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三国演义》
第九八回:“ 孔明 妙算胜 孙 庞 ,耿若长星照一方。”
分類:
古星名
星名
类似
彗星
光芒
《漢語大詞典》:
搀抢(攙搶)
亦作“ 搀枪 ”。 彗星名。即天搀,天抢。
《淮南子·俶真训》
:“古之人处混冥之中……搀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 汉
刘向
《
说苑·辨物
》
:“搀抢、彗孛、旬始、枉矢、蚩尤之旗,皆五星盈缩之所生也。” 明
梅鼎祚
《昆仑奴》
第一折:“真个是戈挥太白,劒扫搀抢。”古人以搀抢为妖星,主兵祸。故引申指凶渠。
《
文选·谢瞻〈张子房诗〉
》
:“ 鸿门 消薄蚀, 垓下 殞搀抢。” 李善 注:“薄蚀、搀抢,皆指 项羽 。”
《
陈书·高祖纪上
》
:“公左甄右落,箕张翼舒,扫是搀枪,驱其 獫狁 。”
分類:
彗星
星名
妖星
《國語辭典》:
天体(天體)
拼音:
tiān tǐ
泛指宇宙中各类星体,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彗星等。
分類:
天体
形体
地球
宇宙
月
恒星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
星等
星辰
日
《漢語大詞典》:
彗孛
彗星和孛星。孛,古人指光芒四射的一种彗星。旧谓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
后汉书·卢植传
》
:“比年地震,彗孛互见。” 明
杨慎
《
升庵诗话·胡琴婢胜儿
》
:“海内汉民皆入虏,饮恨吞声空咽嗢。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衝星成彗孛。” 唐
无名氏
《秦家行》
:“彗孛飞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怨气。” 清
顾炎武
《酬程工部先贞》
诗:“风沙春气乱,彗孛夜芒垂。”
分類:
彗星
孛星
光芒
四射
《漢語大詞典》:
彗扫(彗掃)
谓如彗星扫过。多形容兵锋迅猛,歼除无余。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
:“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
诗:“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 黠戛斯 潜师彗扫,穹庐瓦解,种族尽膏於原野,区落遂至於荆榛。”
分類:
谓如
彗星
迅猛
无余
《國語辭典》:
蚩尤旗
拼音:
chī yóu qí
天象之一,常被归为妖气或妖星。可能是特定形状的彗星。古人以此星出现主兵祸之象。
分類:
彗星
星名
蚩尤
形象
所出
星出
赤气
征伐
一百
裴骃
《國語辭典》:
公转(公轉)
拼音:
gōng zhuàn
一个天体绕著另一个天体转动。如太阳系里的行星绕著太阳转、行星的卫星绕著行星转,皆称为公转。
分類:
公转
天体
地球
太阳系
行星
彗星
流星
星体
《漢語大詞典》:
伏灵(伏靈)
(1).亦作“ 伏苓 ”。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
《
史记·龟策列传
》
:“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擣蓍,下有神龟。’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垞古松歌为汪鞠友题》
:“且向松根劚伏苓,服之可驻童颜老。”
(2).彗星的一种。
《
晋书·天文志中
》
引
《
河图
》
云:“太白散为天杵、天柎、伏灵、大败、司姦、天狗、天残、卒起、白彗。”
分類:
彗星
茯苓
菌类
植物
寄生
山林
《漢語大詞典》:
孛彗
孛星和彗星。亦特指彗星。 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
:“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孛彗不殃,风气调和。”
《
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
》
:“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 宋
周邦彦
《汴都赋》
:“夺雷公之枹,收风伯之鞴,一瞬之间而甘泽霶霈,囚孛彗於幽狱,敷景云而黯靄。”参见“ 孛星 ”。
分類:
孛星
彗星
《漢語大詞典》:
孛星
(1).彗星。亦指彗星的一类。
《
汉书·成帝纪
》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詔曰:‘乃者,日蚀星陨,謫见于天,大异重仍。在位默然,罕有忠言,今孛星见于东井,朕甚惧焉。’”
《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
:“北斗,人君象;孛星,乱臣类,篡杀之表也。”
《
晋书·天文志中
》
:“二曰孛星,彗之属也。偏指曰彗,芒气四出曰孛…… 晏子 曰:‘君若不改,孛星将出,彗星何惧乎!’由是言之,灾甚於彗。”
(2).旧时星相术士亦以指灾厄之星。 明
沈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
:“你到那里,又遇孛星为敌,要见圜扉淹滞寃终雪,骨肉参商事可怜。”
分類:
孛星
彗星
星相
相术
术士
灾厄
《國語辭典》:
彗尾
拼音:
huì wěi
彗星的尾部,外观随与太阳的距离而变,行近太阳时最长。彗核受热喷发出的尘埃拖曳在轨道后方形成「尘埃尾」,而离子气体则因太阳风的磁场作用而形成背向太阳的「离子尾」。
分類:
彗星
一颗
尾巴
明亮
尤其
尾部
亮度
延伸
以是
扩展
结构
因而
区别
气体
尘埃
《漢語大詞典》:
茀星
孛星,即彗星。
《
史记·齐太公世家
》
:“茀星将出。”
《汉书·元后传》
:“今有茀星天地赤黄之异。” 颜师古 注:“茀与孛同。”
分類:
孛星
彗星
《漢語大詞典》:
天欃
彗星名。
《
吕氏春秋·明理
》
:“其星有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 陈奇猷 校释引 范耕研 曰:“按慧星、天棓、天欃……皆慧星也。”
《
史记·天官书
》
:“三月生天欃,长四丈,末兑。” 张守节 正义:“在西南,长四丈,鋭。”
分類:
彗星
星名
《漢語大詞典》:
彗茀
即彗孛。彗星和孛星。
《
汉书·李寻传
》
:“辰星主正四时……政急则出蚤,政缓则出晚,政絶不行则伏不见而为彗茀。” 颜师古 注:“茀,与‘孛’同。”参见“ 彗孛 ”。
分類:
彗星
孛星
《漢語大詞典》:
彗孛
彗星和孛星。孛,古人指光芒四射的一种彗星。旧谓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
后汉书·卢植传
》
:“比年地震,彗孛互见。” 明
杨慎
《
升庵诗话·胡琴婢胜儿
》
:“海内汉民皆入虏,饮恨吞声空咽嗢。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衝星成彗孛。” 唐
无名氏
《秦家行》
:“彗孛飞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怨气。” 清
顾炎武
《酬程工部先贞》
诗:“风沙春气乱,彗孛夜芒垂。”
分類:
彗星
孛星
光芒
四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