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用度  拼音:yòng dù
支出的费用。《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国家空虚,用度不足。」《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昭乃封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疋。」
《漢語大詞典》:收采(收採)
亦作“ 收采 ”。
(1).收割采摘。后汉书·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2).收取;采纳。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 弼 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 清 唐孙华 《御笔临董其昌〈孝经〉恭纪》诗:“永兴戈法兼收採,荣映文房异代臣。”
(3).录用。北齐书·魏恺传:“何虑无人作官职,苦用此汉何为,放其还家,永不收採。”隋书·董纯传:“陛下重加收採,位至将军。”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伏蒙皇帝陛下,天量庇全,圣衷收采。”
见“ 收採 ”。
《漢語大詞典》:收叙(收敍)
录用。北史·隋纪下·炀帝:“是以庞眉黄髮,更令收叙。” 宋 欧阳修 《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奏章》:“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叙,一本作“ 敍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凡狱官失入死者,终身罚之,虽经赦宥,永不收叙。”
分類:录用
《國語辭典》:齿录(齒錄)  拼音:chǐ lù
1.列入、收录。《北史。卷六。齐世宗文襄帝本纪》:「请旧勋灼然未蒙齿录者,悉求旌赏。」
2.科举时代将同登一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书,称为「齿录」。也称为「同年录」。
《漢語大詞典》:收齿(收齒)
录用;接纳。《北史·李谔传》:“学必典謨,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名字不列於荐书,不得比数於下士,以望主上之休光,而尚获收齿於大贤之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既加收齿,何必復盘察?”
分類:录用接纳
《漢語大詞典》:齿叙(齒敘)
(1).录用。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少与从弟 劭 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 为郡功曹,排摈 靖 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周书·武帝纪上:“詔 魏 大统 九年以前,都督以上身亡而子孙未齿叙者,节级授官。”
(2).按年龄大小定位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拜讫,主事云:‘请诸郎君叙中外。’状元已下各各齿叙,便谢恩。餘人如状元礼。”
《漢語大詞典》:策序
录用。《陈书·宣帝纪》:“在位文武赐位一阶,孝悌力田及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异等殊才,竝加策序。”
分類:录用
《漢語大詞典》:齿用(齒用)
录用。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士有覊旅於 吴 者,皆齿用之。”
分類:录用
《國語辭典》:进退(進退)  拼音:jìn tuì
1.前进或后退。如:「进退不得」。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魏书。卷四二。列传。郦范》:「腹背受敌,进退无途。」
2.和尊长、客人等见面、告退之类的礼仪。《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3.出仕或退隐。《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宋。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进退以义,士之节也;枉道干进,士之耻也。」
4.任用或罢免。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明史。卷一七九。列传。邹智》:「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5.使之进退,犹言指挥。《宋史。卷三六五。列传。岳飞》:「飞还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赐札,以飞小心恭谨、不专进退为得体。」
《國語辭典》:记录(記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汉。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也作「纪录」、「记载」。
2.记于书册的资料。如:「把事情的过程做成记录。」也作「纪录」、「记载」。
3.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期待在明天的运动场上,打破全国撑竿跳记录。」也作「纪录」。
4.记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记录。」
《漢語大詞典》:甄收
审核录用。《通典·职官二二》:“其有不被举论,但全旧名,任参常调,自当修进,更俟甄收,暂罢岁时,何负此辈。” 宋 王禹偁 《茶园十二韵》:“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宋 苏轼 《谢量移汝州表》:“岂谓草芥之贱微,尚烦朝廷之纪録,开其恫悔,许以甄收。”
分類:审核录用
《國語辭典》:程文  拼音:chéng wén
科举时应试文字的程式。《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谕月书其行艺于籍。行谓率教不戾规矩,艺谓治经程文。」
《国语辞典》:奉檄  拼音:fèng xí
收到徵召录用的通知书。《后汉书。卷三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
分类:徵召录用
《漢語大詞典》:甄录
(1).甄别录用;选择采用。陈书·袁宪传:“ 高宗 曰:‘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録,且勿致辞。’”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所著《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乞赐甄録。” 明 唐顺之 《告病疏》:“臣某本樗櫟粗材,过蒙陛下甄録,使得待罪翰林。此宠荣之至极。” 叶圣陶 《穷愁》:“急投厂中,效 毛先生 自荐,念厂中工作,皆所素习,具辞以告,必见甄録也。”
(2).犹选录。《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序》:“近甄録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
《國語辭典》:收用  拼音:shōu yòng
1.收纳任用。《墨子。非攻中》:「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
2.主人收纳婢女使侍枕席,称为「收用」。《金瓶梅》第一回:「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