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散附
零散归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
分類:零散归附
《漢語大詞典》:远至迩安(遠至邇安)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邇安。”《魏书·彭城王勰传》:“歷次 宛 谢 ,迄于 鲁阳 ,送往奉居,无惭 周 霍 ,禀遗作辅,远至邇安。”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元后钦崇之福,远至邇安;圣祖昭报之心,天长地久。”
《漢語大詞典》:远怀近集(遠懷近集)
谓远近的人都来归附。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德盛业广则宅心者众,舍瑕録用则远怀近集。”
《漢語大詞典》:威附
语出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穰苴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后以“威附”谓使敌人畏惧,使民众归附。 唐 常衮 《代杜相公让河南等道副元帅表》:“ 汉 让 韩信 以安危存亡之地, 齐 擢 穰苴 以文武威附之名。”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南蛮》:“盖及其輒动,而我之所以威附之术可得而谈者,有用兵深入,伐而克之。”
《漢語大詞典》:四夷馆(四夷館)
(1). 北魏 时在 洛阳 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永桥 以南, 圜丘 以北, 伊 洛 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道,东有四馆:一曰 金陵 ,二曰 燕然 ,三曰 扶桑 ,四曰 崦嵫 。”
(2). 明 永乐 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 蒙古 、 女直 、 西番 、 西天 、 回回 、 百夷 、 高昌 、 缅甸 八馆,后增 八百 、 暹罗 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国语辞典》:趋权附势(趋权附势)  拼音:qū quán fù shì
比喻归附权势。明。杨珽《龙膏记》第十五出:「我只要趋权附势,那里管杀人媚人。」也作「趋炎附势」。
《国语辞典》:归之若水(归之若水)  拼音:guī zhī ruò shuǐ
民心归附如流水。比喻人心所向。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国语辞典》:以德怀远(以德怀远)  拼音:yǐ dé huái yuǎn
用仁德怀柔远方,使之归附。《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封传》:「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
《漢語大詞典》:感附
感激归附。新唐书·裴宽传:“ 檀州 刺史 何僧 献生口数十, 宽 悉归之,故夷夏感附。”新唐书·令狐彰传:“ 彰 諭众以大谊,皆感附死力,遂破 岌 兵。”
分類:感激归附
《國語辭典》:驩附  拼音:huān fù
喜悦归附。《新唐书。卷一五九。吴凑传》:「凑持节至汴、滑,委悉慰说,裁所欲为奏,各尽其情,亦度朝廷可行者,故军中驩附。」
《漢語大詞典》:怀敌附远
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怀,安抚(使…亲近)
《漢語大詞典》:柔远怀来(柔遠懷來)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唐 张九龄 《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國語辭典》:柔远能迩(柔遠能邇)  拼音:róu yuǎn néng ěr
柔远,安抚远方的民族。能尔,亲善近处的人民。柔远能迩指笼络,善待远近诸民,使之诚心归附。《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春颁秋敛,万邦所以惟怀,柔远能迩,兆民所以允殖。」
《漢語大詞典》:柔远绥怀(柔遠綏懷)
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 清 林则徐 《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虽以天朝柔远绥怀,亦不能任其藐玩,应即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